铜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疏通“数据活水”为人社服务强身健体

  近年来,铜川市人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贯深化“放管服”改革,坚持人民至上、改革创新、优化服务,聚焦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事项多、材料多、时间长、不便民等问题,推进人社公共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协同化、专业化”建设,创新实施“两免一串不见面”、基层人社窗口综合柜员制示范点创建等改革,形成了“网厅移动随时办、全城就近一窗办、电话上门代帮办”的服务格局,实现了人社服务“一次不用跑、一次办成事”。

  背景沿革

  近年来,按照人社部、省人社厅金保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和工作安排,铜川市人社局不断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初步建成了覆盖就业、社保、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业务的管理信息系统。但因部门之间、业务之间数据信息不联通不共享,信息系统不完善,申报材料繁多、办事流程复杂等原因,这些纵向遵循建成的业务核心系统形成诸多壁垒,造成许多难点堵点,无法适应人民群众对便捷服务的需求。铜川市人社局坚持问题导向,迎难而上、敢闯敢干,扎实推进人社服务快办行动,大力实施“清减压”,打破“信息孤岛”、拔掉“数据烟囱”,破除“制度壁垒”,积极串联各类业务核心系统,推进数据共享,强化部门协同,建成了“横向联通、上下贯通、协同高效”的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

  基本做法

  (一)定标立尺,推进服务规范化标准化。铜川市在全省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利用数据信息共享、档案材料复用、数据记录流转等手段精简办事材料,利用事项分立、并联改线、流程优化等手段固化服务流程,利用数据相互核验、确定负面清单等方式加强基金风险监控,累计减少企业群众填报类材料97件,证明类材料228件,形成了规范标准的人社公共服务指南,编制了人社服务“最多跑一次”指导目录。

1.png

  铜川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

  (二)破除壁垒,建设业务系统“服务中台”。紧扣数据共享不充分、横向协作有欠缺、风险控制待加强等问题,依托全省人社基础数据库和人社数据共享平台,建成铜川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共服务事项“统一入口申报、统一平台受理、统一服务分发、统一审批调度、统一办件反馈”。

2.png

  人社综合柜员制基层服务示范点

  (三)整合资源,推行“受审分离”的“一窗通办”。以铜川人社一体化服务平台为依托,整合全市40个乡镇(街办)和20个社区的业务、网络、服务、人员、设备资源,建成人社基层窗口综合柜员制示范点60个。全面实施“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核,统一窗口出件”经办模式,日均受理业务363笔。

  (四)拓展渠道,推行人社服务“一网通办”。以实体大厅经办服务为基础,积极感知服务诉求,形成以局门户网站、铜川人社微信小程序、手机APP等为主的线上服务渠道,实现与政务服务网“单点登录、全网通办”。截止目前,受理各类人社政务服务渠道网办业务27.8万件,日均办结561件,网上办理率87.6%,社保待遇资格认证在全省率先实现险种全覆盖,并率先启动实施了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全程网办。

4.png

  个人电子画像

  (五)精准画像,推进数据高度共享与业务协同。一是深挖人社数据金矿。建立了“个人人社电子画像”,整合分析个人的人社业务数据,为个体提供更加精准、便捷的人社业务服务。二是整合人社数据资源。通过抽取人社业务办理渠道、时限和业务量等数据,形成了铜川人社效能分析图,增强科学化决策、个性化服务和精准化经办水平。各类应用及服务调用人社数据接口271.6万次,其中,用于业务核验的近百万次。

5.png

  王益区红旗街道办工作人员使用“铜川人社”微信小程序为老年人代办人社业务

  (六)延伸触角,推行就近办、代帮办。一是深入推进“人社服务进银行”。在银行网点智慧柜员机加载社保待遇资格认证等16项高频服务,服务群众16万人次。二是推行12333电话代帮办服务,代办业务796笔。三是充分赋权村(社区)信息员,在全省率先推出社保待遇到账提醒、死亡人员上报、城乡居保到龄提醒等小切口创新举措,全市688名信息员启用工作台服务群众3.7万人次。

  (七)提质增效,加力推进“一次办”。创新推行“两免一串不见面”服务举措,即个人申报免填表,并发事项免申报,关联事项串流程,人社服务不见面,并为全省打包办系统升级贡献了“铜川方案”。按照“并发事项化学融合、串联事项物理联接”的思路,推动实现企业开办、注销以及个人入职、调动、失业、退休、死亡等“一件事一次办”。

  成效反响

  (一)“铜川人社”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达到22.39万人,关注人数位列铜川市政府部门公众号首位;“铜川人社”APP自2017年上线运行以来,下载次数189.7万人次,注册人数25.3万人,应用软件官方评分4.5分(满分5分)。

  (二)2017年建成的铜川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实现了公共就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各业务的数据共享互通,网办服务事项115项,网办率达85%;网上办件量从日均97件增加到2021年日均561件。

  (三)2016年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引进云客服平台,人社政策咨询服务从8小时增加到24小时。2020年机器人智能会话6.7万人次,人工服务2.6万人次,答复访客留言3103条,满意度达96%,群众多次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点赞”铜川人社服务。

  (四)2018年启动实施“最多跑一次”以来,并通过小切口改革创新,先后形成了“两免一串不见面”“确认即申报”“服务平台即工作平台”等服务模式,实现了群众体验从“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不用跑、无感事好办”的转变。

  经验启示

  一是群众诉求是导向。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社服务改革只有坚持以为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企业群众办事急难愁盼的突出问题和热点难点堵点问题,才能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规范标准是基础。长期以来,人社部门在政策体系、经办模式、服务渠道等方面碎片化问题严重。只有通过梳理服务事项,规范服务标准,建立标准化的人社公共服务目录,才能固牢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基础。

  三是共享融合是关键。纵向遵循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具体经办困难,但容易形成数据孤岛、服务死角。只有打破横向、纵向经办数据壁垒,整合公共服务入口和服务资源,打造串联各业务核心系统的服务“中台”,才能促进人社服务更加高效便捷。

  未来展望

  (一)发挥数据优势,向智慧人社迈进。通过人社数据资源的汇聚、整合和共享,形成基于大数据的分析能力,为服务群众和领导决策提供抓手。同时,借助大数据模拟多样化服务场景,实现对人社业务及服务中台的反哺优化,进一步提高经办能力和群众满意度。

  (二)深化数据共享,向数字人社迈进。深挖人社数据金矿,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积极感知服务需求,变自主申报为主动服务,提高服务满意度。同时,继续拓展人社与公安、民政、扶贫、医保等外部系统之间信息共享与业务联动,助力全市城市画像、一卡通城以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该项目在2021年陕西人社改革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