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对就业困难人员的界定主要包括城镇居民家庭均处于失业状态等九类群体,针对就业困难人员,省、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及措施,如加大职业培训力度,对初创注册的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进行一次性创业补贴,提供创业担保贷款、享受相应降税减费优惠政策、疫情期间对返岗复工人员给予交通补贴、开发公益性岗位等一系列稳就业、保就业措施,但目前因全国疫情持续呈多点式爆发,实体经济整体运行下滑明显,企业运营十分困难,稳岗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何破解当下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是当务之急。
一、镇巴县就业困难群体面临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县内一大批重点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投入实施,对解决当地群众就业和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支撑作用,同时对当地当地农业产业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使得一部分劳动力选择了就地就近就业;对“无业可扶、无力脱贫、无法外出”的特别困难的三无户,实行兜底保障和公益性岗位开发解决临时就业难的问题,但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随着整县脱贫退出后,县内大部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接近尾声,部分在本地就业的劳动者面临从新择业;二是县内主导产业主要以农业产业投入为主,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目前还存在规模小,深加工能力弱等短板,不能充分满足市场供给。很多涉农企业及专业合作社依赖性较强,只想政府不断扶持,没有深入探索市场需求与企业深度发展相融合,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弱、就业环境差,吸纳不住外来人才,更难以解决当地就业困难群体充分就业,稳定就业;三是受国家“供给侧”改革和经济转型升级的影响,原有就业技能人员所掌握的技能不再适应当前社会的需要,加上年龄大、技能低、身体差等因素,要实现再就业难度较大,这部分群体主要以60、70后在外务工人员居多;四是很多未就业青年,自身具备一定能力,但定位不准,好高骛远,想选择的工作与自身能力不匹配,致使就业难度大,目前这部分群体主要以未能继续升学,缺少一定技能的初、高中毕业生和有一定学历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为主。五是公共服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要求,表现在公共服务部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行业与行业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服务资源没有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导致服务成本高、效率低;六是引进的企业多为承接来料加工型企业,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劳动力成本等诸多因素,导致引进的企业运营成本高、效益差、吸纳就业率不高;七是本地企业多为涉农企业为主,吸纳的农村劳动力以季节性务工为主,致使就业人员的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八是受疫情影响,部分企业面临重新转型,外贸企业缺失订单,无力正常生产,更难吸纳劳动力稳定就业;九是部分就业困难群体缺乏正确的择业观,“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在家的劳动力特别是部分贫困劳动力在充分享受国家扶持政策后,反而变得更加懒散,一心只想不断索取国家的好处,不愿主动适应社会出力出劳,扶“智”与扶“志”任重道远。
二、破解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思路及建议。
(一)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对接的稳就业机制。要解决就业困难群体稳定就业,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离不开政府主导。就业是民生之本,财税之源,只有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相互配合,上下齐动,根据各自分管的业务,有针对性地把稳就业、保就业工作作为当前工作的首要任务来抓实抓细,才能见到实效。因此要充分发挥县稳就业工作专班的作用,制定可操作的稳就业工作意见,明确各自职责,汇同相关部门出台一系列的稳就业、保就业政策措施,由各行业部门抓好落实。从政府层面出台量化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将稳就业,特别是就业困难群体稳就业工作列入政府对各行业部门的年度综合考核主要内容之一,并量化考核内容、提高考核分值。
(二)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做好居家就业、就地就近就业。近年来,通过扶贫移民搬迁后,一大批原居住在高山、高寒、分散的贫困户都进行了相对集中安置,这对解决农户的住居、交通、就医、子女上学等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捷和实惠,但也产生了急需解决的其他类似问题,而解决如何就业、增加收入是当前重中之重。笔者认为,从县级农业产业布局上,要充分利用县内资源优势、咬定青山不放松,紧紧围绕全县农业主导产业,支持涉农企业大力发展“以镇巴腊肉”为主导品牌的本地生猪养殖 ,精细发展镇巴高山云雾茶叶产业,适度发展镇巴魔芋产业、稳步发展镇巴中药材产业。对无法离乡和返乡不再外出的富裕劳动力,要鼓励他们按照全县主导产业的布局,结合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搞好居家就业或自主创业、或就近就地到涉农企业就业。
(三)加大职业培训力度,提升困难群体再就业能力。要充分解决当下就业困难群体就业难这一课题,要以技能提升行动为契机,加快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提升困难群体就业能力迫在眉睫。在这一行动过程中,笔者认为重点要把关注重以下方面:一要注重培训定位要准。要以“四个在汉中”和2021年我县确定为旅游建设年为契机,围绕“培训一人、就业一人”的思路,筛选出符合当前市场急需的劳动力资源培训项目,如“康养类”的保健调理师、保健按摩师、修脚师;“护理类”的医护陪护员、养老护理员、婴幼儿护理员;“家政类”的卫生保洁员;“旅游类”的解说员等等。二要注重培训实效要好,把培训后的就业率作为是否支持培训机构硬性条件。现行职业培训主要依靠定点或备案的培训机构,而部分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综合配套硬件不强,甚至有些培训机构为了追求自身经济利益,只注重了任务的完成,而没有有效对接劳务市场,导致培训与就业市场需求脱节,培训与劳动者的愿望脱勾,形成培训与就业两张皮现象,因此对纳入备案的培训机构,在培训开班前,必须与就业市场对接,按照政府主导+培训机构+定点、订单、定向就业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培训,培训后达不到相关就业要求的不给予培训机构相关补贴,从而不断提高培训后的就业效果。三要注重培训后续服务要高。培训机构在完成好培训任务后,要继续做好跟踪监测,及时向当地人社部门反馈培训后的就业、创业现状,以便公共服务机构及时为他们提供相关政策扶持和其他服务。
(四)全力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推进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就必需建立信息系统和数据中心,就必需整合信息资源,实现就业、创业信息的互联互通,就必需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建立县、镇、村三级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平台,引进专业化从事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建立县、镇、村三级劳务市场和培育劳务经纪人专项做好劳动力转移就业。定期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业务人员的能力培训,积极出台有关基层建立就业创业信息平台和保证用人的相关政策和专项资金支出的范围。只有从上至下系统完备、平台完备,工作人员到位,才能真正做到政府、企业、劳动者高效对接、联动,减少劳动者无序流动,提高劳动者的求职率和企业的招聘成功率。
(五)继续加大疫情期间稳就业政策宣传力度,强化主动服务意识,提升就业者维权意识。针对疫情期间出台的一系列稳就业政策,县级公共服务部门主要是如何将各类政策梳理后,贯彻落实到各困难企业和就业困难群体。人社系统作为就业创业工作的主要服务部门,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职能,主动增强服务意识,充分利用服务平台、互联网、电视台、微信、手机短信等多种措施,发布真实、准确快捷的就业创业政策和用工信息;主动对接各行业部门,积极向社会各阶层宣传当前有关社会保险、降税减费、就业创业等惠民政策。在规范用工行为,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方面,公共服务机构要主动作为,大力宣讲并积极推动劳动合同制度,一是对用工企业重点是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要约束他们积极与就业困难群体、农民工等履行签订用工合同,积极购买社会保险,规范用工行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二是对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相关培训,不断提升劳动者的维权意识,三是积极鼓励困难群体多渠道选择就业,树立积极正确的择业观念,不断消除“等靠要”和“大钱挣不了,小钱不愿挣”等消极择业想法。
总之解决就业困难人员的稳定就业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创业的前提下,主动担责,主动服务,准确把握劳动者、市场和政府在促进就业中各自发挥的能动作用,为建立和谐的人力资源市场并达到劳动者、用工单位、政府三者共赢的局面而努力奋斗。
(镇巴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彭光照)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25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