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意识形态形势的分析研判报告

  一、总体态势

  当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意识形态形势总体平稳可控,但伴随经济社会转型、民生诉求多元化及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意识形态领域面临新挑战。人社工作直接关系就业、社保、劳动关系等民生热点,极易成为社会舆论焦点和意识形态交锋的重要领域,需高度警惕风险隐患。

  二、主要风险点分析

  就业领域舆情压力突出

  青年失业率、结构性就业矛盾等问题易被炒作,个别境外媒体借机渲染“中国经济衰退”,放大就业焦虑。

  网络平台中“躺平”“啃老”等消极言论对青年价值观形成冲击,部分群体将个人就业困难归因于社会制度。

  社保政策争议常态化

  养老金并轨、延迟退休等政策调整引发部分网民质疑,谣言(如“养老金耗尽”)借助短视频平台扩散,煽动公众不满情绪。

  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覆盖不足等问题,被少数自媒体标签化为“制度不公”,削弱政策公信力。

  劳动关系矛盾网络化

  劳动争议案件(如欠薪、超时加班)经社交媒体曝光后易形成舆情事件,个别案例被境外势力歪曲为“人权问题”。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缺失问题成为舆论热点,平台企业与劳动者矛盾可能被上升至意识形态对立。

  网络意识形态渗透加剧

  境外组织通过“劳工权益”话题植入西方价值观,煽动对立情绪;境内部分“网络大V”以“维权”为名散布极端言论。

  虚假招聘、社保诈骗等网络乱象滋生,损害群众利益的同时消解政府权威。

  三、风险成因研判

  社会转型期矛盾投射: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民生问题与意识形态问题交织,部分群体将现实困难归咎于体制。

  网络传播规律影响:碎片化、情绪化信息更易传播,理性政策解读难以触达基层,导致误解累积。

  敌对势力干预:国际环境复杂背景下,人社领域成为渗透重点,利用民生痛点制造舆论裂痕。

  四、对策建议

  强化正面引导

  创新政策宣传方式,运用短视频、直播等载体解读人社政策,打造“人社网红”队伍增强传播力。

  主动设置议题(如“技能成才”“社保惠民案例”),对冲消极言论。

  完善舆情应对机制

  建立人社领域网络舆情分级预警系统,对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处置。

  联合网信部门打击社保谣言,定期发布权威数据澄清误解。

  深化源头治理

  加快补齐政策短板,如完善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减少舆论炒作空间。

  畅通民意反馈渠道,发挥基层调解组织作用,防止个案矛盾意识形态化。

  筑牢网络阵地

  加强人社系统政务新媒体矩阵建设,培养懂政策、网感强的网评员队伍。

  联合主流媒体制作人社主题融媒体产品,扩大正能量传播声量。

  五、结语

  人社领域意识形态工作事关群众获得感与社会稳定,需坚持“民生为本”与“舆情防控”并重,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巩固思想阵地,为党的二十大关于共同富裕的部署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