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安县:“阳光说事”“五个一”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暖人心

  (通讯员:匡培印  辛恒卫

34.png

  今年以来,镇安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为动力,积极推行建立“一个阵地”,建强“一支队伍”,畅通“一个渠道”,实行“一套方案”,树牢“一个导向”的“阳光说事五个一”新模式,注重从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协同联动和多元解纷,推进矛盾纠纷实质化解决,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一个阵地”听民声。针对家庭邻里、土地山林、宅基地、征地拆迁等农村易发矛盾突出的实际,依托镇(街道)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建立了“阳光说事室”人民调解工作室26个,让群众在家门口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收到了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支队伍”察民情。通过吸纳“两代表一委员”、老党员、群众代表、“法律明白人”和“五老乡贤”等,将全县156个村(社区)人民调解员队伍扩充到1238人。结合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划分片区3202个,以片区党员为主体,由1名有能力的党员人民调解员联系3个片区群众,建立“1+3”党员联户机制,常态化对辖区各类矛盾纠纷进行拉网式排查,收集显性和隐性矛盾纠纷线索,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化解。

42.png

  “一个渠道”聚民心。针对农村矛盾排查不及时,掌握不全面等短板,开通便民服务投诉和监督电话,开通镇安县社情民意邮箱,制定县镇村(社区)领导坐班接访制度,安排干部轮流值班,收集民情信息资料,分类调处矛盾纠纷。同时,镇村(社区)启动“3+N”平安稳定信息研判机制(3是司法所、派出所、镇信联办三家牵头单位,N是指多个单体配合,召开专题分析研判会,研究解决办法和意见,充分运用村级人民调解“以奖代补”激励机制,调动村(社区)干部工作积极性,提高矛盾化解工作成效,确保“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一套方法”解民忧。推行上门说家事、公开解难事、院坝议发展事三步调解工作法,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上门说家事。每周一由调委会组织党小组长和村(社区)干部,在充分尊重客观事实及个人隐私,不影响群众颜面的前提下,主动上门与群众拉家常、听唠嗦,及时掌握调解家庭邻里矛盾纠纷,让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公开解难事。针对因时间长、涉及面广、片区难以调解的矛盾纠纷,每周三由调委会组织召集当事人、知情人、村民代表、综治服务中心、司法所、法庭及相关部门的干部,在镇村(社区)“阳光说事室”,协作配合,集中调解。院坝议发展事。针对全县建设项目多,由此引发的征地拆迁、修路占地等产生的矛盾纠纷问题,每周五由镇(街道)调委会召集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企业代表、镇村(社区)干部,充分听取各方诉求,采取一事一议方法解决矛盾纠纷,确保当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个导向”赢民心。以群众满意不满作为衡量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把评议权交给群众,让群众评星定级,每季度镇(街道办)向各村(社区)发放人民调解员“优、良、合格、差”工作问卷,让群众打分,对优秀人民调解员进行奖励,对群众评定差的人民调解员进行约谈,并在适当时机在调委会会议上作出书面检讨,承诺限期改正工作不足,迎头赶上工作的步伐。

56.png

  今年以来,镇安县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作用,积极推广实施“阳光说事五个一”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模式,全县各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518件,调解成功1503件,成功率99%,调解协议涉及金额2107万元,依法及时就地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全县社会和谐稳定,促进了镇安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刊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