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高质量发展调研之一:乡村振兴中的小微型人力资源公司力量

       (作者:陕西省人社厅 马宏刚)

  这是秦巴山区秦岭深处一个小微型人力资源公司,公司负责人是80后,只有初中文化,与大多数人心目中的人力资源公司格格不入。这个公司仅有 4名员工,业务联络员12 名,2019年成立,至今不足四年,每年都要靠政府补贴维持运行,生存很艰难,业务发展更难,大多时候靠政府补贴基本持平,偶而有同情务工者还要贴上一些钱,在这个有着“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山深处,就像覆盖这秦岭山脉的绿色植被中的一棵小树一样不起眼,就像这连绵起伏的大山上的一块石头一样不起眼,在全省3000多家人力资源公司中,几乎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它在这个山区小县城近30万老乡心目中却有着无可替代的位置,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省市县多家媒体,报纸,电台连续报道关注,引起广泛关注。为什么呢?它虽小,但是,乡亲们却不这么认为;虽然小,但是却有着关注农业农村农民,捍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立志服务乡村振兴的伟大情怀和格局,公司虽小,使命和责任却是那么宏伟!

1.png

  这是工人给我的反馈情况,42天,能挣到1万多。公司的负责人给我看了她的微信。

  “我是6月30日从镇安县出发的采摘工,到这里后第二天就开始干活了。今年这里的枸杞大丰收,我每天能采摘枸杞200多斤,收入300元左右。采摘枸杞不需要啥文化,只要勤快能吃苦就都能干。去年,我过来两个月就挣了1.6万元。今年我采摘枸杞更熟练了,肯定比去年挣得多!”公司组织的采摘人员在电话里告诉她。

  “每次看到工人反馈,我都觉得满满得成就感,所以只要我能组织出去的,我从来没有记过自己的成本,只要他们赚钱我就很高兴”

  从2019年成立至今,这个普通的小小的人力资源公司,通过电视台、微信公众平台、各村就业扶贫招工服务点等多种渠道发布招工信息2000多条,总共从山村农民中组织采摘工376批次1.96万人次。四年来输送过青海、内蒙、榆林、甘肃、江苏、新疆、山东、陕北等各大种植基地,主要从事摘枸杞、摘苹果、摘辣椒、摘花椒,栽洋葱,栽红薯苗,苹果套袋,李子去核,捡土豆、挖山药、拔萝卜,砍竹子,收甘蔗,拔虾尾等种植和秋收农活。这种季节性采摘工期约2个月,最高收入突破2万元,人均增收1万元。为镇安县及周边县山村里45-65周岁,无学历,无技能,无特长的老乡人均月增收至少5000元以上。像这样时间段,见效快,收入高,肯吃苦,多劳多得,季节工+富余农村劳动力特长和优势, 得到很多山区农民一致认可和称赞。

  像这样的公司在镇安县还有8家,从2020年到现在,9家人力资源公司与县人社局合作,每年分别实现转移就业5.9万人(2020年),6.46万人(2021年),5.9万人(截至2022年7月底),三年来,全体务工人员分别创经济收入7.8亿元,8.2亿元,6.9亿元(截至2022年7月底)。

  全省3000多家人力资源公司,在西安就有2500多家,而在这个山区小县城,近30万人,只有这9家人力资源公司,并且都规模小,产值少,甚至年营业额为0,利润为0,却为务工的农民工免费介绍工作,贴钱为务工人员购买意外保险,提供乘车费补贴,发放标识帽,食品和矿泉水等物资。他们的生存和发展只是靠着政府部门的职业介绍补贴,培训补贴,短期职业介绍补贴以及成功介绍组织500人及以上的成功介绍就业奖励。

2.png

  根据人力资源公司及当地县人社局的数据显示,即县人社局用500多元的职业介绍补贴和奖励引导人力资源公司,用有限的就业资金带动农村农民实实在在的增收,撬动农民工外出采摘这一就业大市场,使每一位大龄农民工每年增加2至3万多的收入,真正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找到一条新路径,新模式,“采摘工”已经成为镇安县及周边县区的金子招牌。8000多镇安山区老乡“采摘工”征战四方,行进在更加美好富裕生活的康庄大道上,已成为老百姓通过勤劳致富钱包鼓起来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乡村振兴,农民增收,这些小微型人力资源公司不可或缺,可能他们没有更大的规模,没有更多的营业收入,没有更多的税收;但他们尽力推动农民增收,服务乡村振兴,扎根山区,扎根农村,实实在在,一步一个脚印,这样的践行,这样的情怀,这样的格局,这样的贡献,让全社会鼓与呼!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