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在机关工作一辈子没有在媒体上发表过一篇文章,大有人在!” 这一现象引人深思,它反映出公职人员与媒体之间存在着一定的 “隔阂”。在信息传播高度发达的当下,这种现象值得深入剖析。
从现状来看,许多公职人员在媒体面前保持沉默,很少主动通过媒体发声。这种情况并非个例,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究其原因,首先,部分公职人员观念较为保守,将新闻报道等同于出风头,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认为“低调行事才是为官之道”,故而对通过媒体发声持消极态度。其次,一些公职人员缺乏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和经验,不懂得如何运用媒体宣讲政策主张、了解社情民意,甚至在面对媒体时遮遮掩掩,官话、套话连篇,对热点问题采取回避态度,久而久之,便越发不愿在媒体上发声。再者,由于个别公职人员在面对媒体时出现言语不当、信口开河等情况,导致被网友指责,这也使得其他公职人员产生心理压力,害怕因言获罪,进而选择沉默。
公职人员在媒体上长期失声有着诸多负面影响。对于公众而言,公职人员的沉默使得公众难以了解政府工作的实际情况、发展思路以及面临的难题,公众的知情权得不到充分保障,容易引发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误解和质疑。从政府工作推进角度看,公职人员不善于利用媒体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会降低工作效率,影响政策的有效实施。在社会治理方面,公职人员缺乏与媒体的良性互动,不利于疏导社会情绪,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积累。
改变这种局面,公职人员需要转变观念,认识到新闻舆论工作并非耍嘴皮子、做表面文章,重视新闻舆论工作就是重视公众知情权,善于运用舆论工具是领导干部的必备本领。要积极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学会通过媒体宣讲政策、了解民意、回应关切。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公职人员媒介素养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与媒体沟通的技巧,在面对媒体时能够做到游刃有余。此外,营造宽松的舆论环境也至关重要,鼓励公职人员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积极发声,为社会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只有这样,公职人员才能打破与媒体之间的 “隔阂”,在媒体平台上发出有价值的声音,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各项工作更好地开展。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08 / 08月
05 / 08月
05 / 08月
01 / 08月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