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立村级人力资源机构的思考

  按照“学党史、学讲话、开新局”大讨论大调研活动部署安排,聚焦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大局,落实市委“六看十问”重大使命任务,从“十对关系”破题的要求,结合工作中所见所思,尤其是安康学习考察之行和我科正在推进的农村劳动力信息监测统计工作,深感完善人力资源网络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本着促进汉中人力资源有序流动,虽然人小职微才蔽识浅,为落实“兴业在汉中”发展大计,参考旬阳“村级劳务”模式,斗胆建议:在我市行政村组建村级人力资源机构,将就业服务机构进一步下沉到行政村,作为当前我市劳动力信息员、劳务经纪人体系的升级版,充实强化人力资源服务末端网络,为实时动态精准掌握农村劳动力底数、就业意愿、劳动能力、就业状态、就业收入、培训需求、创业需求,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奠定坚实基础。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具体如下:

  一、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

  据2020统计,全市有农业人口245万,其中农村劳动力近160万人,本地农业和非农领域从业人员约40万人,常年富余劳动力110万人。“十三五”以来,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31.42万人(次),创经济收入782.6亿元,约占全市GDP的16%,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4.8%,而在农村贫困家庭中这一比例还更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动态登记、管理和服务机制初步建成,农村劳动力信息监测正在逐步向信息化现代化手段迈进。覆盖长三角、珠三角,延伸至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正加速扩大。

  二、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三不”问题长期困扰自发式务工。多年来我市农村劳动力靠血缘、地缘、人缘“三缘”关系自发式务工主要存在不平衡、不稳当、不全面三大问题。不平衡是指有的务工能挣到钱,有的务工挣不到钱;不稳当是指无组织的孤军作战,一旦遭遇用工主体欠薪则无力博弈,受伤致残维权难等问题高发;不全面是指没有实现所有劳动力全务工,特别是贫困群众中的弱劳力往往无工可务。

  二是当前我市人力资源网络还不够完善。自我市推行劳动力信息员政策以来,全市1010个行政村的劳动力信息员应运而生,在镇级劳保所(社保所)的直接指导下,从事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工作,同劳务经纪人、务工能人一道发挥着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的重要作用,是我市人力资源网络的神经末梢。自就业扶贫开展以来,还承担着繁重的劳动力信息动态监测工作。然而,受到政策和财力等因素限制,①劳动力信息员一般每月工资固定在500元左右,缺乏激励和内生动力;②多数劳动力信息员一人身兼数职,工作重心容易发生偏转,不能完全对准就业这个工作焦点,有时会造成工作延误;③劳动力信息员自身业务素养与人力资源机构从业人员的普遍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参加职业介绍、职业指导、劳动力信息统计等专业培训率比较低,导致“底数不清、信息不全,措施不精准、收入难核算”等问题时有发生。

  三、旬阳“村级劳务”模式及其参考价值

  面对农村劳动力数量多,就业信息不畅通,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低,就业服务管理难等难题,2018年5月以来,安康旬阳县以培育人力资源市场为突破口,在全县所有贫困村组建村级劳务扶贫服务机构,采取“村级劳务公司+用工企业主体+贫困劳动力”运用模式,探索开展了把劳务服务机构建到村,将就业指导、职业介绍、岗位信息、对接匹配、技能培训等就业服务项目延伸到村到社区到群众家门口,精准服务到户到人的新路径。据统计,截止2018年底,旬阳县共组建村级劳务服务公司253家,169个贫困村实现全覆盖,选聘公司管理人员759名,通过村级劳务公司有组织输出劳动力78600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1300人。目前安康全市1683个行政村都设有“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实现人力资源服务覆盖率达100%,在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村劳动力动态监测方面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是能够破解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难题。村级劳务公司通过岗位推荐、就业援助、委托技能培训等方式,将就业信息、就业服务送到了群众家门口,能够畅通就业信息及服务“中梗阻”,化解“岗位找人”和“人找岗位”之间的矛盾,实现就业服务到人,利于广大农村“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打造招工就业“高速路”与“直通车”。

  二是能够强化基础就业服务力量。“旬阳村级劳务”就业模式为解决好用工缺口与待业者需求专业技能不对口不对应的结构性矛盾起到了积极作用。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的组建,实现村级人力资源服务专业化、规范化、组织化、常态化,解决了基层就业服务力量不足、服务不专业、不及时等问题。

  三是解决组织化输出程度低、就业不稳定的问题。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把村内闲散劳动力都组织起来,建立健全了劳动力数据库、用工信息数据库等,对劳动力实行动态管理,多渠道、全方位收集岗位并梳理分类,实现就业岗位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的有效对接,解决了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问题,提高了组织化输出程度,搭建了“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用工主体+贫困户”稳定增收模式。

  四是能够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农问题,决定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解决好农村空心化问题,让农村富余劳动力能“走出去,待得住、回得来,留得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村级劳务扶贫服务公司通过市场化运作,参与本地项目施工,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获得职介补贴等收入,实现劳动力劳务收入和村集体经济的“双增长”。

  四、建立村级人力资源机构完善网络加速人力资源有序流动

  安康与汉中同处陕南秦巴地区,地理位置相近、人文相似、文化相通,都是劳务输出大市,共同面临着追赶超越的机遇与压力。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旬阳模式,在有条件的行政村和社区组建村级人力资源机构,把劳务中介设在村,进一步强化就业服务末端力量,强固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改善当前村级劳动信息员一人包打天下的不足,壮大基层服务平台,挖潜扩容升级,为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贫困劳动力稳定就业,解决本地企业招工难题,人力资源服务网络信息化升级奠定基础。基本设想如下:

  (一)多种模式,结合实情精挑细选。采取开放包容态度,鼓励各县区大胆探索,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精心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一种模式建立村级人力资源机构,不求千村一样,只求扩大就业。组建模式主要有:一是统筹型,由镇级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向下延伸,下辖各个村级劳务分公司;二是合作型,实行村企合作,由当地的人力资源公司就地吸纳就业群众;三是借助型,借助当地既有人力资源机构进行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四是自主型,有条件的村独立组建,村企合一,与村集体经济同步发展。

  (二)梯次推广,成熟一个建立一个。采取审慎态度,精心调研准备,蹄疾步稳逐步推进,谨防头脑发热匆匆上马摊大饼。操作中可按照一看二研三准备四试点五铺开的步骤实施。看,即组织全市人社、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部门赴旬阳考察学习求经,了解旬阳“村级劳务公司”组建经验,作为组建我市村级人力资源机构的有益参考。研,即组织各地开展思维发散,来一场头脑风暴,找准找全当地组建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谋准谋实应对之策,制定详细的组建方案,尤其要精挑细选相关人员,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准备,即对照方案,从政策、思想、组织、人员、资金、保障等各方面一一落细落实,为后续组建奠定坚实基础。试点,即选择一个县区作为试点县,针对不同村镇情况组织相应模式试点探索,涵盖所有村级人力资源机构组建模式。各种模式对应一个工作组加以推进,高标准高质量组建,以此为样板,作为全市村级人力资源机构建设的突破口,为后续成功运营和推广复制打好铺垫。铺开,即梳理归纳总结各种村级人力资源机构样板的组建经验做法,指出利弊和适应的先决条件,印制成册下发各县区组织铺开,并跟踪研究解决组建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三)建用结合,以用促建加快发展。村级人力资源机构是市—县—镇—村人力资源市场网络体系的重要一环,是劳动力动态监测的基础,是就业服务的前沿,不仅要建好更要用好。组建过程中我们要综合运用政策、资金、人才等工具,给予扶持和帮助。建好以后,相关后续扶持政策也不能掉队,既要用足用活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职业介绍补贴、外出务工交通补贴、创业孵化基地补贴等就业创业政策,也要发挥技能培训、创业培训补贴政策的杠杆作用。不仅要交赋村级人力资源机构任务,还要指导村级人力资源机构建设,提升业务水平,扩大业务范围,增强自身发展动能,接受市场和群众的检验,为我市有组织劳务输出和就地就近就业发挥重要作用。

(汉中市劳动就业服务局  冯桥)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