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佩)
在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60 岁以上人口已突破 2.97 亿的背景下,老年人对优质养老服务的需求愈发迫切。提升养老保险服务的适老化与便利性,成为社保领域改革创新的关键方向。宝鸡市养老保险经办系统开展的 “春风送暖 认证行动”,将养老金认证与适老化服务创新结合,为助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了实践经验。但在推动老年群体融入信息化社保服务进程中,仍存在诸多挑战亟待解决。
一、适老助老服务现存问题
(一)数字鸿沟阻碍服务普及
养老金认证逐步转向线上,推广手机 APP、小程序等认证方式。然而,众多老年人因对智能手机操作生疏,难以独立完成注册、登录、人脸识别等认证流程。农村独居老人由于智能设备接触少,面对复杂的线上认证系统更是束手无策。
(二)特殊群体服务覆盖不足
独居、高龄、失能、失智等特殊老年群体,因信息获取渠道有限,常错过养老金认证时间,影响待遇领取。走访发现,养老院中部分失能、高龄老人无法完成人脸识别,需他人协助,面部变化较大的老人只能依赖经办机构手工认证。
(三)认证方式灵活性欠缺
尽管线上认证成为主流,但线下认证需求仍存。县区与银行合作的认证网点数量少且分布不均。以岐山县为例,全县仅两个建设银行营业网点,分别位于主城区和蔡家坡,行动不便的老人前往认证极为不便。
(四)“多头认证” 增加负担
养老金认证与高龄补贴认证分属不同部门,老年人需多次认证,常记错或忘记认证时间,给行动不便者带来沉重负担。
(五)服务细节有待完善
认证过程中,工作人员与老年人沟通存在障碍。专业术语使用、语速过快,以及农村地区的语言交流问题,都影响服务效率。部分工作人员缺乏耐心,易引发矛盾。
(六)社会参与度不高
公众对老龄化问题重视不足,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助老服务积极性低,适老化改造、志愿服务等资源投入有限,难以形成可持续的助老生态。
二、适老助老服务优化举措
(一)优化认证技术与方式
保留传统线下认证渠道,在社区、街道设专门认证点,安排人员协助。推进智能化认证,利用大数据对比、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 “静默认证”;优化手机 APP 界面与操作流程,提供操作指南和语音提示,推广 “陕西社会保险” APP 关爱版。
(二)构建便捷服务网络
推广 “社保 + 银行” 服务模式,联合社区、银行、邮政网点设流动认证点,为偏远地区和独居老人上门服务。培训 “社保服务专员” 与志愿者,建立特殊群体 “一对一” 帮扶机制,打造 “15 分钟助老认证圈”。
(三)打破部门数据壁垒
以公安身份证信息为基础,建立跨部门 “老年人生存状态核验平台”,整合多部门数据,实现 “一次认证、多方互认”。推动从 “人找政策” 到 “政策找人” 转变,让老年人享受数字化改革红利。
(四)提供精准特殊服务
建立特殊老年群体数据库,提供上门探访、紧急呼叫等服务。针对认知障碍老人简化认证方式,推动 “医养结合”,将养老认证与健康管理结合。
(五)提升服务人员素养
通过培训强化工作人员同理心,推行 “耐心倾听、细心解释、贴心引导、暖心安抚、尽心解决” 的 “五心” 服务标准。培训方言沟通技巧,设置服务评价反馈机制,开展 “银发服务标兵” 评选,配备适老服务工具包。
(六)促进社会协同参与
推广 “时间银行” 互助养老模式,鼓励企业开发适老化智能设备并给予补贴。加强老龄化宣传,通过多渠道普及养老金认证政策,开展 “社保服务进万家” 活动,鼓励家庭成员协助认证。
宝鸡市养老保险适老助老服务实践,是对 “老有所养” 民生目标的积极践行。从传统认证到智能适老服务的转变,彰显了人性化服务设计的重要性。随着技术发展,期待更多创新服务模式涌现,让政策关怀切实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实现从 “养老” 到 “享老” 的跨越。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