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展需求催生人才管理创新 ——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背景
人才竞争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世界综合国力竞争乃至局部地区发展竞争中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才在推动。汉中做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面临本地人才流失严重、外面人才引不来留不住、现有人才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才需求十分迫切。
汉中市人社局积极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2021年3月25日出台了《汉中市“人才池”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该政策的制定旨在缓解中小微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养不起”等问题,形成“政府引才、社会用才、才尽其用”三方共赢的人才“引管用”新机制。“人才池”建设工作开展以来,由政府搭台,专家把脉,为有需求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村各类合作组织提供政策咨询、项目对接、技术攻关以及管理升级等服务,在人才"引、用、管、留、服"方面开拓了新的道路,构建了政府补贴和用人单位有偿使用相结合的新型人才储备、培养和使用机制。
二、机制创新提增人才管理效能——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做法
汉中市人社局聚焦重点产业、重点领域,着眼完善产业人才招引支持体系,健全产业人才支撑平台,提升市场配置能力,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等四个方面为切入点,在出台了《汉中市“人才池”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后,又相继制定了《人才池入池人才认定实施细则》《人才池入池人才绩效考核暂行办法》《人才池入池人才待遇发放申领细则》等配套实施细则。
(一)新模式强化人才管理。一是建立专班推进机制。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了“人才池”工作专班,制定了《汉中市“人才池”工作专班工作制度》,由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市级各职能部门为成员单位,专班办公室设在市人社局,负责牵头抓总、统筹协调、工作落实,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负责日常管理和人才服务工作;专班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入池人才认定和重大事项,有效解决人才建设工作中出现“统合不力、协调不动”等问题。二是创新“7+1”管理模式。工作专班按照“统一领导、分工配合、上下联动、协调有序”的原则,创新人才引进、评鉴、入池、培训提升、效能评价、福利待遇和淘汰退出七项机制,建立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7+1”管理模式有效确保了“人才池”政策刚性落实、工作有序开展。三是开展多方战略合作。汉中市人社局与陕西省人力资源协会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利用协会平台广、人才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人才流动合作计划、搭建招才引智桥梁、提供人才管理咨询等服务。
(二)信息化赋能人才管理。搭建与之匹配的“人才池”智慧管理平台,实现了人才大数据、人才供需可视化、数据图表化、效能数量化。第一,搭建人才大数据平台。摸清人才家底、理清人才结构,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对全市各类人才进行盘点分析,绘制人才大数据地图。第二,搭建人才供需对接平台。实时掌握中小企业、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等人才需求的动态信息,与“人才池”数据库智能匹配、精准对接。第三,搭建线上培训平台。通过“人才池”智慧管理平台,入池专家可开展线上一对一个性化培训、一对多规模化培训,并通过受训人直接评价培训效果。第四,搭建人才一体化服务平台。依托“人才池”智慧管理平台,对人才入池的申请、评鉴、考核、退出等实行线上办理,实现了人才网上一站式管理服务。
三、全程服务激发人才作用——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推进成效
汉中市人社局通过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不断优化人才引管用和服务方式方法,极大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
一是实现了人才智慧化动态管理。依托线上和线下多个渠道,形成了人才库、专家库、人才需求库、专家需求库组成的“四库”。各类企业可以在线提交技术难题,与“人才池”专家库进行精准匹配行业专家,将专家与企业进行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已登记入库高层次人才共497人,其中博士8人、硕士研究生191人、双一流高校本科学历165人、技能型人才19人;“人才池”专家共135人,主要涵盖了种养殖专业、食品药品加工专业、经济管理专业等;118家企业964名人才需求,分布在机械设计类、市场营销类、建筑类和临床医学类;129家企业198项技术难题需要。二是拓宽了服务人才新内涵。与西安银行汉中分行对接,落地汉中人才服务银行建设,从人才专属金融服务、人才无忧生活金融服务、人才增值服务三个方面,为广大人才提供全面化、定制化、专业化的32项金融服务,为“入池”专家办理“人才贷”450万元。三是探索了人才服务新途径。截至目前,人才专岗共派出专家团队261人次,为198家企业解决了290项技术难题。其中,组织“人才池”专家团赴县区专业合作社提供各类技术指导,专家团给出精准解决方案,并以掌握关键技术为突破口,通过采取“企业+院校+农户”的发展模式,常态化开展技术服务活动。比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院长、留坝西洋参试验示范基地首席科学家胡小平专家团为留坝县西洋参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持续的技术支持,提高了西洋参产业附加值,带动留坝县产业经济发展;汉中职业技术学院农林科学与技术系老师黄庆林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技术100余次,编印农业技术资料10余种1000多册,为1075户脱贫户及残疾人提供技术培训和指导,培养造就一大批土专家、能人大户、致富带头人,引领推进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县”的新模式。
四、面向未来广纳英才——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启示与展望
回顾创新产业人才招引体制工作开展以来的人才吸纳情况,汉中市人社局深刻认识到要在短时间内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必须将人才工作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打造形成汉中吸引人才的“拳头产品”,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汉中实际,通过人才的创新驱动,实现追赶超越、高质量发展。
紧盯需求靶向引才。做为西部欠发达地区,难以花重金买人才。汉中市人社局将发挥自身优势,推动“天汉英才”计划,实施创新人才、创业人才、海外人才项目,着力为人才搭建发展平台、优化发展环境、提升服务质量、保障财产安全,增强“磁吸效应”,吸纳更多人才来汉创业发展。
坚持创新思维用才。围绕汉中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加快建设区域科创中心,全力打造秦创园汉中分园和环陕西理工大学创新创业园,促进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无缝链接,充分发挥各类人才推动汉中创新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强化精准服务留才。建设高层次人才港、人才工作站等平台,完善产业人才管理,并在项目扶持、生活补贴、财税支持、激励奖励、政治待遇等方面提供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加快建设人才服务高地,努力使汉中成为“抢着来”而不是“抢过来”的地方。
(该项目在2021年陕西人社改革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