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扶贫1+5 脱贫增收显成效——延安“1+5”就业扶贫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背景介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做好就业工作事关千家万户的福祉。面对自然资源丰富但产业结构较为单一、就业岗位需求量大但劳动者技能缺失等多种发展矛盾,延安市人社局创新思维,按照“因人施策”的要求,围绕全市经济布局调整和产业转型发展,在实践中探索总结以产业带就业、就业促产业的一条产业就业融合发展的工作主线,转移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基地吸纳、公岗兜底五项措施全覆盖,探索形成了“1+5”就业扶贫新模式。2019年5月,延安市宣告整体脱贫,2020年延安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了脱贫,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自豪感大大增强。

  主要做法

  一是一条主线抓就业。依托延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延安市委、市政府以特色农业产业为主,在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的基础上,向二三产业延伸,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就业岗位,吸纳了大量贫困富余劳动力就业。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调整完善,将就业扶贫与产业发展紧密融合,以产业发展带动就业创业,以就业助推产业发展,实现贫困人口增收脱贫。

  二是就近转移扩就业。延安市人社局以延安市情实际出发,重点在促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发力,将有本地就业需求的贫困劳动力组织起来,在发展自身产业的同时,通过为其他农民产业服务来实现就业和增收。延安南部县区苹果产业梳花、套袋、采摘、销售等环节需要大量人力,通过加强县域间劳动力有序流动,可帮助大量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定期对辖区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用工信息收集整理,通过短信、微信、扶贫干部点对点、一对一向贫困劳动力推送,优先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需求。持续加大外出务工有组织力度,重点解决北部县区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需求,延安市与省内的西安、宝鸡以及省外的江苏无锡、广东珠三角地区几个城市开展劳务合作,精准推送外地企业就业岗位信息,有组织转移贫困劳动力外出就业,并向自行转移就业的贫困劳动力发放不少于500元的转移就业交通补贴,缓解其外出务工资金压力。

  三是技能培训帮就业。延安市人社局紧紧围绕县(市、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实际需求,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制定出了一套职业技能培训、农村技术培训、民俗文化培训、地方特色小吃培训等“多层次培训体系”,力争实现贫困劳动力人人有技能,就业促增收,并给予贫困劳动力不超过2500元的培训生活和交通补助。安塞区大力组织开展腰鼓、剪纸、刺绣、农民画、拼布图等文化技能培训,贫困劳动力培训后可加入工作室进行手工艺品制作,手工艺品通过工作室进行集中销售,销售利润归创作者个人所有。参加腰鼓和民歌培训的贫困劳动力与当地的演艺公司签订合同,或成为独立艺人,收入高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更有贫困劳动力,通过当下流行的短视频APP,分享剪纸作品或信天游表演视频,实现了多渠道增收。

1.png

  延安地方特色小吃培训-吴起县剁荞面

  四是扶持创业带就业。延安市人社局主动介入,向贫困劳动力精准提供创业项目推荐、专家指导、技术咨询等创业服务,通过“培训+创业”的扶持模式,帮助其掌握创业的基本能力,稳步推动创业项目实施。优先将创业贷款用于棚栽种植、山地苹果、家畜养殖等行业,推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简化创业担保贷款申请程序,对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优先审核发放贷款。对创业实体开设在创业孵化基地的贫困劳动力,减免其租赁费、水电费、网络费等软硬件支出,为贫困劳动力减轻创业成本,对创业成功的贫困劳动力,按政策给予一次性5000元的创业补贴。

2.png

  安塞区贫困户赵洋洋创业脱贫

  五是基地吸纳促就业。产业是区域经济的“发动机”,延安市高度重视产业发展与就业创业不可分割、紧密联结的相互促进作用,将符合条件龙头企业、现代农业园区、合作社等认定为就业扶贫基地或社区工厂,落实相关扶持政策,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吸纳更多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

3.png

  全市就业扶贫工作推进会上对新社区工厂进行授牌

  六是公岗兜底保就业。延安市人社局开发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乡村环境整治、绿化、社区服务等适合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发挥作用的公益性岗位,重点针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三无”贫困劳动力进行兜底安置,帮助其通过力所能及的劳动,实现生活有尊严,增收有保障。

  实施效果

  脱贫攻坚期间,延安市人社局始终以“1+5”就业扶贫模式为引领,不断发挥就业创业助力脱贫攻坚的积极作用,全市贫困劳动力累计就业创业7.14万人,占贫困总人口44.5%;累计建成就业扶贫基地及新社区工厂243个,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0.31万人;累计组织贫困劳动力开展各类技能培训2.17万人次;累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1.46万人次。实现了有劳动力且有意愿贫困家庭百分百至少一人就业。

  经验启示

  1.把握方向、尊重民意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基石。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牢记民生是最大的政治,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全力推动人民群众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以工作实绩回应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望。

  2.找准问题、精准施策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关键。必须以全市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准确把握问题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施策。始终将产业就业融合发展作为工作主线,以产业带就业,以就业促产业发展;始终将强化培训提升能力作为工作的基础,有效提升城乡劳动者的技能水平,让劳动者以“一技傍身”实现高质量就业;始终将扶持创业带动就业作为工作的重点,以创业带动就业;始终将开发岗位兜底就业作为重要补充,切实让改革发展的红利更多更公平的惠及人民。

  3.立足实际、开拓创新是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必须立足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和反思,归纳提炼好的做法,探索创新老区扶贫就业新路子。“1+5”就业扶贫新模式使各级各部门思路更加清晰,措施更加精准,成效更加明显,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交出了延安民生保障的答卷。

  未来展望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延安市人社局将持续以“1+5”就业帮扶措施为统领,以就业扶贫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巩固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巩固脱贫成果成效质量、顺利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该项目在2021年陕西人社改革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