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人社局:开展中期培训 助力稳定就业

  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以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认真贯彻中省稳就业、保居民就业部署要求,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为,用足用活就业扶贫和技能培训政策,推进技能就业技能稳岗技能增收长促发展。自2017年起,面对脱贫攻坚的新形势和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新需求,宝鸡市按照“先行试点、全面推开、建立机制”的思路,大胆探索创新,打破“短期技能培训就业契合度不高、长期职业教育就业间期太长”的培训瓶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探索开展为期3个月的中期技能培训,劳动者技能素质大幅提升、就业质量逐年提高。三年来,累计开展中期技能培训3483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708人,培训后就业率达到65%以上。探索建立的中期技能培训新模式先后入选全国人社领域精准扶贫典型案例,荣获第二届全国就业创业展示交流活动优秀项目奖,被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银行等7大国际组织评选为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案例。

1.png

  宝鸡市中期培训经验荣获全球减贫案例有奖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一、坚持先行先试,创设培训模式。2017年之前,宝鸡市各类劳动者培训以10天左右短期技能培训和2年左右长期学制教育为主。为针对性解决短期培训学用脱节、学而不精,学制教育时间过长、组训困难等问题,宝鸡市创新培训模式,搭建培训平台,助力劳动者实现稳定就业。创新培训模式。相对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中期技能培训时长3个月,满足劳动者基本技能培训需求,主要以男16-50周岁、女16-45周岁适龄贫困劳动力和其他中青年劳动力为培训对象,以宝鸡技师学院等国家重点训练院校和县区职教中心等为基地,以电子电工、数控车床、汽车维修等用工市场紧俏的专业为主导,实行“三免一补”(免培训费、住宿费、教材费,给予生活交通补贴),充分调动参训学员积极性,帮助贫困劳动力通过系统性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一人、脱贫致富一家的目标,就业脱贫“中期培训+稳定就业+长效脱贫”模式因效果显著在全省推广。灵活培训形式。中期培训过程中,为解决参训学员随时学、随地学需求,我市依托全省技能培训信息系统,搭建网络学习平台,方便群众不受时间、地域限制随时学习。特别是2020年以来,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探索“线上+线下”灵活多样的培训模式,设置热门技能培训课程,将培训课堂设在线上,将教学搬上网络,形成“屏对屏”培训,实现疫情防控与技能培训两不误。助力技能就业。通过三个月的系统学习培训,参训学员基本满足技能岗位用工需求,多批中期培训结业学员先后被安置在宝鸡吉利集团、陕汽集团武汉德尔福派克电气公司等知名企业技术岗位,技能脱贫的“赋能造血”功能有效发挥,带动城乡群众特别是贫困劳动力由低层次的体力型劳动用工向技能型劳动用工转型,逐步实现参训人员由横向低水平换位就业向纵向高质量换岗就业转变。

2.png

2021年4月在宝鸡市岐山县举行一碗面特色中期技能培训启动仪式

  二、精准组织实施,全面展开推进。开展精准摸底,依托脱贫攻坚“四支队伍”和村、镇劳动保障站(所)作用,定期开展就业创业培训意愿调查,全面了解城乡未就业劳动者培训需求,切实做到按需培训、应培尽培。针对未继续升学的初、高中未毕业生(两后生),发动技工院校提早动手,在“两后生”毕业前深入学校,摸清其就业意愿和技能培训需求,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台账,做到培训“底子清、数据新”。实施精准培训,采取“学中做、做中学”一体化教学方式,按照理论30%、实训70%的比例安排教学,在理论教学上体现简明扼要、通俗易懂,在技能训练上,突出动手能力,一对一带、手把手教,帮助学员真正掌握一技之长,有效解决培训对象文化程度低、接受能力差等培训难题。引入扶风家政、太白“马庄香包”、千阳刺绣、岐山小吃、凤翔泥塑、眉县缝纫工等一批县区培训课程,为打造技能培训品牌蓄势赋能。促进精准就业,采取订单、定向、定岗培训模式,优化培训时间,细化专业设置,提升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和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培训整体水平。2020年,宝鸡市人社、工信、退役军人事务等部门联合组织开展退役军人“订单式”中期技能培训,建立了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找人”、人社部门“育人”、工信部门“用人”的一体联动就业模式,搭建了退役军人就业“快车道”,实现了“退役军人就好业、招聘企业效益佳”的双赢局面。岐山县、凤翔县组织开展保育员“定岗式”中期技能培训,提前与50多家幼儿园签订就业协议,400余名参训学员培训结业即实现安置就业。

3.png

宝鸡市开展电商带货中期技能培训

  三、创新完善政策,健全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以市政府宏观指导、统筹协调,县区政府宣传动员、监督管理,承训单位组织教学、推荐安置的三级联动协调机制,为中期技能培训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强化宣传发动。成立中期培训服务团,通过电话咨询、线上指导、发送短信等方式,全面宣传中期培训政策。同时,通过市政府门户网站、宝鸡就业APP、微信公众号等向社会广泛宣传,引导动员有培训、就业需要的劳动者前来参训,切实做到按需培训、应培尽培。结合“一对一”精准就业帮扶,精准到人推送培训信息,确保宣传到位、组织到位、培训到位。健全制度体系。建立联络协调机制,组织人社、财政、扶贫等部门,定期研究解决存在问题,从提升培训精准度、扩展培训覆盖面等方面完善政策,及时更新调整年度中期培训安排意见。2019年以来,出台《宝鸡市中期技能培训实施细则》,《宝鸡市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操作办法》,制定职业技能提升目录清单管理、自主技能等级认定等制度,进一步扩大培训对象、承训单位和补贴范围,实现培训对象和补贴范围由贫困劳动力扩大为全市有就业意愿的适龄劳动力,组训单位由部分公办职业培训院校扩大为全市各类培训院校,涵盖了贫困劳动力、农村富余劳动力、高校毕业生、退役士兵等重点就业群体,不断增强政策吸引力。同时,按需整合补贴资金,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计提培训资金1.45亿元,为培训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加大督导考核。将中期技能培训纳入考核范围,实行周调度、月通报、年考核制度,并将考评结果与专项补助资金分配挂钩,对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工作成效突出的县区予以通报表彰和考核加分;对重视不够、推进缓慢、成效不佳的县区,缩减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专账资金,以真考实核倒逼工作责任落实,确保中期技能培训提质扩容。

  (该项目在2021年陕西人社改革创新成果评选中获得三等奖)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