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宝鸡市太白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杨佳妮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合上书页时,窗外的蝉鸣恰好歇了,仿佛是为了配合我此刻宁静而又略带波澜的心境。科林・索尔在那个夏天的最后一抹剪影,如同被海雾浸润的灯塔光束,轻柔地落在心尖,不是沉重的悲伤,而是一种带着咸涩暖意的震颤。
这本不算厚重的书,没有跌宕起伏的剧情,却以最朴素的笔触,写透了生命终章里最动人的 “活着”。科林得知自己时日无多时,没有选择在病床上等待终点,而是回到了童年记忆里的海边小镇。他做的第一件事,便是修复海边那座早已荒废的旧灯塔。生锈的齿轮、破碎的玻璃、积满灰尘的灯座,在他的手里慢慢恢复生机。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起初,我不懂为何在生命最后的时光里,他要耗费精力做这样一件看似 “无用” 的事。直到某个黄昏,我闭上眼睛,仿佛看到他站在修复好的灯塔下,第一束灯光穿透暮色,照亮海面时眼里的光。那不是对死亡的恐惧,而是对 “存在” 的郑重告别,是他在向这世间的一切深情道别,如同夕阳在落山前倾尽全力散发出最后的光芒。
他的夏天,不止有灯塔。他会陪小镇上的孩子捡贝壳,听老人讲过去的故事,帮邻居修补漏雨的屋顶。他从不提及自己的病情,只是认真地过好每一天:清晨去海边看日出,午后在院子里晒被子,傍晚坐在灯塔下写日记。这些细碎的日常,没有惊天动地的情节,却让我突然明白:“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生命的意义,从不是长度,而是密度。当科林把每一刻都过得饱满而温暖时,死亡便不再是终点,而是变成了他留在世间的那些光 —— 灯塔的光、孩子的笑声、邻居的感谢。
书中最让我动容的,是科林留给小镇的最后一封信。他说:“请不要为我难过,我只是去了一个没有病痛的地方。如果你们想我,就去看看灯塔吧,那束光里,有我对这个夏天所有的热爱。” 读到这里时,我忽然想起自己总是在忙碌中焦虑,担心未来不够好,害怕时间不够用,却忘了好好感受当下的风、此刻的阳光、身边人的温度。科林用他的最后一个夏天告诉我们:真正的 “向死而生”,不是恐惧地追赶时间,而是平静地珍惜每一刻,让自己的存在,像灯塔一样,给别人带去一点光。
合上书,我走到窗边,看着远处的河山晚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突然觉得,这个夏天也变得珍贵起来。或许我们都该像科林一样,少一点对 “未来” 的焦虑,多一点对 “现在” 的专注 —— 认真吃一顿饭,好好陪一个人,用心做一件事。因为生命的美好,从来都藏在那些看似平凡的日常里,藏在我们对生活的每一份热爱里。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8月
08 / 08月
05 / 08月
05 / 08月
01 / 08月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