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奶奶

1.png

  在小时候的记忆里,奶奶没文化,也不智慧,只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农村老太太……可是这个记忆在我长大工作之后逐渐被一一颠覆。

  奶奶出生于1928年正月,20岁嫁给了我的老李爷爷。可是命运不济,在我父亲五岁时,爷爷因冠心病无条件医治撒手西去了。这给原本就生活拮据的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对奶奶和父亲的打击是可想而之的。后来,为了讨生活,他们远走他乡来到离家乡几百里以外的一个小山村。奶奶辛劳多喘的一生便从这里开始了……

  奶奶再嫁到爷爷姓刘,死了妻子留下个儿子7岁。是个没有地的地主家庭。在五六十年代要想不饿肚子,靠得就是勤俭持家。因此,天不亮便起身收拾整理屋子,打扫庭院、洗衣做饭,夜间挑灯缝补便成了奶奶每天的必修课。庄稼地里的一切活计自然由爷爷承担起来。贫穷的年代,地里的农活全凭爷爷起早贪黑的劳作来完成。虽说劳苦些,但看着一家人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而有了希望。

  对爷爷奶奶来说,除了生活艰辛外,还比其他家庭多一项任务,那就是负责教育好两个无血缘关系的兄弟俩如何和睦相处以及如何学会爱家人。爷爷每天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忙于农活,无暇顾及孩子们相处的细微之处,照顾两个孩子的任务理所当然得地落在了奶奶肩上。在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要想使组建家庭的两个非血亲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奶奶虽没文化,可她明白想要让孩子很自然很幸福地生活,必须家庭和睦的道理。奶奶总是担心因生活上照顾不周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不由得对刘爷爷的儿子偏爱多了点,常此以往,便养成了一种对爷爷的儿子比对父亲好些的习惯。记得小时候我还因此事问责过奶奶,问她为什么对爸爸不好,让父亲的童年,青少年比同龄人过得恓惶?奶奶听后伤心地说:“在那个物质极其贫乏又不允许搞任何副业的年代,想填饱肚子,穿暖衣服是何等的不易,全年只依靠集体上工,到年终分红所得来应付全家老少一年的吃穿用度(按照工分分钱粮)。但人人都觉得常年是吃不饱,穿不暖。所以在那种情况下我没有别的办法,为了弥补你大伯从小失去母亲的内伤只能委屈了你爸爸……很久很久以后,我才懂得有时聪明只是一种能力,而善良则是一种选择。

  当他们一家人通过勤俭持家使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而憧憬着美好未来时,“土改”在全国范围内推展开来,所有的人必须按照五类分子,中农,贫农等成分划分土地,是五类分子成分的还要接受贫农的再教育(带高帽子上街游行,被无人性,无人格侮辱)。不幸的是老刘爷爷被指定为地主,因而奶奶便“妇唱夫随”地被一起上街批斗,这对心性很高奶奶来说是灾难性的打击。过来人都知道,在那场“土改”中有多少无辜者不堪受尽折磨和凌辱走上不归路。幸好,是梦总会醒的,奶奶为了家,为了孩子坚强不屈,忍辱负重地坚持着,坚持着……最终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实践证明:任何不科学,不合理的东西都敌不过时间的洗刷,坚持是迎接黎明到来的最好姿态。

  老刘爷爷被平反后,生活回复了应有的平静。小爸以及三个姑姑也相继入世……

  他们一家人过着辛劳并快乐的生活。

  后来几十年,我们每当围着奶奶叙说家常里短时总是避免不了勾起奶奶的伤心事---委屈了父亲……

  如今奶奶已离世多年,很是怀念……

  (宜君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李丽)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