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屐

1.png

  在下乡的过程中,发现了有一种东西叫做“泥屐”,也叫做“木屐”。70年代以前的人都知道它,也用过它,它就是过去的泥鞋。

  泥屐的长相很普通,形状类似庄户人家里使用的小木凳一样,是用一块小木板安装上四个小腿,钉上布带子或者草绳子做成脚丫子大小的东西。它的主体是选用结实耐用的木板制成,一般是核桃树木头和梨树类木头的,系带是使用废旧牛皮或者绳子做成的,细软柔和,讲究结实耐用,前后两根系带是用铁钉钉上去的——前边的宽带在脚趾处被横拉着钉在泥屐底部的两侧,后边的窄带被斜拉着钉在后跟处底部的两侧,穿泥屐的时候,只需要把脚和鞋往上一套即可。当然,屐带是废旧牛皮的最好,结实耐用些,也有用两截绳子把鞋和脚捆在泥屐上的或者直接把旧布鞋订在泥屐上,再把脚丫子藏到鞋子里的。它的木腿装在木板底部用凿子凿出的榫眼里,四根木腿装好后用木胶灌注或者用木屑加固,不松动、不滑脱;泥屐的木腿有高有低,没有什么标准,只要在行走时路上的泥水湿不到鞋底脚面就行,泥屐的木腿向两边稍微斜开,榫眼的斜度确定木腿的斜度,削成斜面的木腿上下端与地面和泥屐底部保持在两个互不相交的平面上,那就更稳定了,行走时不容易摔倒。

  泥屐是过去农人家里的生活必须品。一则携带方便,二则可以用来歇息。尤其是八九月的秋淋天气,它的用处可大了。 过去人们放牛,赶集,出远门都常常穿用,我把它叫做“木雨鞋”。在70年代前,村里的家家户户都有不同型号的泥屐,人们对他爱护有加,谁家的泥机做的精巧好看,谁家男主人就很能干。谁家男主人是木匠,那做出的泥屐样子是绝对的漂亮,做的和家庭成员的脚一样大小,挨着脚板的木板做成脚丫的形状,穿戴出去那是叫人羡慕了。男人的木工手艺合着女人的缝制手艺,那便是富裕程度的标志,群众智慧的结晶了。

  听说泥屐是依据社火中的“柳木腿”发明的,是农人为了克服出行的一种创新,就像人类从光脚丫到穿草鞋,是行走的一种进步,穿上泥屐可以战胜泥泞的道路,克服下雨带来的不便。物质贫乏,交通不发达的时代,人们穿上自制的“木雨鞋”,行走在泥泞的滩涂、洼地,手里拄着个木拐杖,放牛、打猪草……照样可以办自己该办的事情,稳稳当当,开开心心的。我没有真正穿试过它,至少很佩服它,木屐不但是农人智慧的象征,还谱写了历史,记载了生活。随着社会发展,塑料雨鞋,胶鞋代替了“泥屐”,可是它并没有被人们遗弃,放牛的时候随身携带,可以作为凳子坐,在家里可以给小孩当作玩具,现在还被存放到村史馆当作历史文物了。许多事情过了就过了,可是很多东西永远不腐朽,很多精神永远存在。在脱贫攻坚下乡入户走访群众时,在农户那古老的房子里还依稀可以看见它,不由得心生对群众的敬佩,回忆旧时代群众的艰辛啊!现时代,乡村振兴的步伐正在加急,我们奔跑在追梦的征途上,我们却不可忽视群众的首创精神和智慧,我们更应该和群众一道,共奋斗,共创新。  (麟游县人社局 剌婷)

下一篇:回 家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