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花

  在秦岭深处镇安素有山中“小江南”之称的家乡程家川,庄户人家一般都砌有烧柴草的灶台。在粉刷得雪白雪白的灶壁上,总要画上一幅幅美丽多姿、栩栩如生的图画,象征着庄户人家美满和谐、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们把这种灶壁上的图画叫做“灶花”。

  记得我家老屋的厨房里砌有可摆放三只铁锅的老式灶台,在那白壁生辉的灶壁上,画着一幅五谷丰登的风俗画:“丰收”字样的高高尖尖的粮囤,饱满的稻穗、麦穗、玉米和大豆,奔跑的鸡鸭,蹦跳的鱼虾和舞着金爪的螃蟹,中间一个活泼可爱的孩童,捧着一条摇头摆尾金色的大鲤鱼。奶奶系着围裙整天在灶台边忙个不停,做饭炒菜时总要看一下灶壁上的灶花儿,笑意就会写在脸上。奶奶告诉我,这幅灶花是一位抹灶工师傅的“杰作”,画工精细,画得挺逼真,算是全村上百幅灶花的上品。奶奶对灶花十分钟情,每天总是擦拭得亮堂堂的。后来,虽几经修理,但奶奶仍坚持保留灶壁上的那幅精美灶花图案,不让人毁坏。

  灶花,这幅山乡民间传统的风情画,开满了山乡农家的灶台。各家各户的灶台,不管是两眼的灶台,还是三眼的灶台,在灶壁上和灶沿下,都画有各色图案,人物、山水、动物、花木应有尽有,精彩纷呈。人物画大都是捧仙桃的寿星、戏金蟾的刘海、嬉笑的和合二仙;山水绘的是荡舟的江河、缥缈的亭榭、入云的高山;花木描的是苍劲的松柏、傲雪的红梅、富贵的牡丹;鸟兽作的是引吭的雄鸡、跃龙门的鲤鱼、回首的梅花鹿等。由于灶台是炒菜做饭的,故而这些灶花的图案自然都昭示着祥和富足,象征着吉祥,表达着向往,蕴含着祈求。按照镇安山乡的风俗,如果谁家的灶台上只简单地刷上一层石灰浆就了事,人们便会鄙夷地将其称为“光头灶”。

  灶台的设计制作,都是那些工匠队伍中资历深、手艺高的人。他们不像一般的泥瓦匠,只要会垒墙砌屋、涂抹石灰水泥就行。砌农家灶台是要有些真本领的,特别是灶肚的设计、制作,内中有许多技巧。如果哪位师傅手艺不到家,砌成的灶肚生火后不易发火,既倒烟又费柴。至于灶壁上和灶沿下的画,当然更得由资深的高手师傅来描绘。看着灶头上那一幅幅工写兼具、风格鲜明的图案,不由对这些无师自通的民间画师产生敬佩之情。他们一气呵成、信手绘就的灶花将粗与细、精与简、雅与俗熔于一炉,饱满的构图、简练的造型、鲜艳的色彩极富装饰性和观赏价值。

  令人惊奇的是,这些主要用墨汁或锅底灰作颜料绘制的灶花,虽经烟熏火燎热气蒸腾,却不会渗色和退化。直到后来我和一位画师交流时才知道,原来它竟和西洋湿壁画的原理一样,灶花儿是在灶壁半干半湿时绘上去的,再经慢慢风干和做饭炒菜时烘干,日久自然光鲜依旧。

  近年来,随着山乡镇安程家川农村城镇化步伐日益加快,烧柴草的灶台逐渐被洁净卫生的液化气和电取代,灶台这一昔日庄户人家一日三餐都与之打交道的老伙计,慢慢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灶花在山乡镇安程家川也成了一个尘封的美丽印象,可在我心底里,它是一朵永不凋谢的民间艺术奇葩。 (作者:辛磊)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