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聚西部智绘新篇 西部人才高质量发展重庆会议达成多项共识

  ( 初审:央行 央通 审编:杨川)

7.jpg

  11月15日,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群贤毕至,2025重庆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主体活动之一——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人才高质量发展重庆会议在此举行。来自西部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专家学者、高校科研机构代表等210余人齐聚一堂,围绕"才聚西部·共谱新篇"主题共商人才发展大计。

  本次会议由重庆市委组织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重庆市南岸区、中国人才研究会、重庆大学联合主办,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协办。作为西部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会议通过智库共建、需求发布、智慧对话、案例分享等多项议程,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凝聚人才力量。

  智库协同破局 智联体搭建人才服务网络

  破解人才"引育留用"难题,构建跨区域合作机制成为本次会议的核心成果之一。会上,由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发起的"西部人才发展战略研究智联体"正式成立,联合西部各省(区)权威人才研究机构组建高端智库合作网络。

  重庆人才发展研究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智联体将实现两大功能:一方面推动西部智库资源共享,为人才工作提供专业化智力支撑;另一方面打破地域和行业壁垒,促进成员单位经验互鉴,助力建立区域人才发展合作长效机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余兴安表示,这一平台将有效汇聚西部智慧,为人才发展探索新思路、新路径。

  需求精准匹配 万余岗位释放引才诚意

  会议现场发布的《重庆市重大科创平台人才需求清单(2025)》,成为吸引人才的"硬通货"。清单紧扣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和"416"科技创新布局,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梳理了金凤实验室、明月湖实验室等5家单位的26个高端岗位,计划招聘上百位高层次人才,其中博士岗位占比超六成。

  通过视频连线呈现的"西部地区联合引才活动"同样热度高涨。据统计,活动已汇聚西部780家用人单位,通过"线上+线下"模式提供1.87万个优质岗位,覆盖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生命健康等关键领域,吸引上万名人才参与,充分展现了西部地区的人才吸引力。

1.jpg

  专家建言献策 锚定协同发展路径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成为专家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汉龙在主题演讲中提出,西部地区要释放人才引领发展的"乘数效应",需打造适配的教育供给体系、搭建创新攻关平台、拓展产业应用场景,并优化人才发展生态。

  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富利则从实践层面建议,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打通资源壁垒,实现教育布局、科技攻关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助力西部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在圆桌对话环节,来自政企学研的专家围绕"从单点突破到系统破局"主题,提出建立协同发展长效机制、打造先发优势等观点,为西部人才工作精准把脉。

  案例交流互鉴 西部经验加速复制

  在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推介环节,内蒙古、四川、贵州、重庆等七省(区、市)分享了各自的"独门秘籍"。从重庆医科大学的青年人才带培机制,到成都的精准服务模式;从贵州大学破解人才流失的实践,到宁夏盐池县借协作引智提质的经验,一系列鲜活案例展现了西部人才工作的创新活力。

  重庆医科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案例既是成果展示更是经验传递,未来将依托校地企协同模式,为生命科创高地建设培育更多人才。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实践已从零散"盆景"形成整体"森林",标志着西部人才工作从硬件投入向生态优化的深度转变。

  此次会议的召开,不仅搭建了西部人才交流合作的重要桥梁,更形成了一批可落地、可复制的合作成果。随着各类举措逐步落地,西部地区正以更开放的姿态汇聚人才智慧,为西部大开发注入持续动能。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