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勉县:“三直”服务双向赋能 就业增收提质增效

  (通讯员:张鸿雁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1.jpg

   今年以来,勉县聚焦群众就业“最后一公里”痛点,以民生保障为核心,创新打造“就业信息直达、人岗匹配直通、就业服务直享”的“三直”服务机制,推动就业服务从“坐等上门”向“主动上门”转变。通过精准对接供需两端,既为企业纾解用工难题,又让群众就近便捷就业,用服务“加速度”换来民生“幸福感”。截至10月底,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72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098人,困难人员就业378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9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3.9%以内。

15.jpg

  就业驿站“沉下去” 服务触角“伸到底”

  针对群众对就业服务多元化、便捷化的需求,勉县推动基层就业服务从“单一办理”向“综合服务”升级,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专业运营”模式,整合政策咨询、岗位推介、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资源,建成8个“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这些驿站不仅是服务窗口,更化身“就业港湾”,通过“大数据筛查+网格员走访”的方式,常态化收集求职需求和企业岗位信息,让求职者不出社区就能查岗位、投简历,企业在家门口就能招人才。

  “以前找工作得往县城跑,现在驿站里啥信息都有,还能帮着推荐,真是太方便了。”家住勉阳街道的求职者李师傅通过社区驿站的推荐,成功入职本地一家农产品加工企业。驿站的精准服务,有效破解了基层就业信息不对称、供需对接效率低的难题,让“就近就业”成为现实。

10.jpg

  园区服务“送上门” 用工保障“零距离”

  就业稳不稳,关键看企业。勉县紧扣重点产业链用工需求,开展“就业服务进园区、进企业”行动,建立“干部包联企业”制度,组织23名人社干部“一对一”对接178家企业,通过每月上门走访、线上实时沟通等方式,动态摸排缺工详情、招聘进展和实际诉求,建立详实的用工需求清单,构建“朋友式”服务关系。

  针对大成电子等用工需求量大的企业,当地采取“一企一策”定制帮扶方案,通过“线上推送+线下布点”的立体服务模式,在“勉县就业”微信公众号、人力资源网及时发布招聘信息,在九龙、团结等安置点设置宣传展板,并下沉镇街举办“小规模、多场次”专场对接会。今年一次集中服务中,15天内覆盖37个村(社区),吸引500余人次参与,成功为大成电子招录80名员工,既解了企业燃眉之急,又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达成企业发展与群众增收的“双赢”。

20.jpg

  专场招聘“精准化” 供需对接“高效率”

  为搭建更优质的供需桥梁,勉县依托“智慧就业超市”打造招聘服务品牌,每月举办专场化、主题化招聘会,采用“现场招聘+线上直播+岗位推送”的三维模式,打破时空限制。针对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技能人才等重点群体,先后举办园区企业专场、电工焊工技能专场等招聘会13场次,组织200余家省内外企业参与,提供岗位万余个,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

  在每场招聘会上,除了企业展位,还设置了政策咨询台、技能展示区,免费提供WIFI、充电、茶水等便民服务。“我们通过直播带岗,让不能到现场的求职者也能实时了解企业情况,在线互动答疑。”县就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今年一场面向高校毕业生的直播招聘会,在线观看人数达1.2万人次,当场达成就业意向126人。

  从驿站“点单”到园区“送岗”,从线下招聘到线上直播,勉县以“三直”服务为骨架,构建起多元立体的就业服务体系,实现了就业服务从“被动响应”到“主动供给”的转变。这套服务模式不仅筑牢了稳就业、保就业的基层根基,更让群众的就业路越走越宽,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持久动能。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