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技工教育何去何从?

75.jpg

  在陕西的教育版图中,技工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摇篮,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近年来,陕西技工教育成果显著,为当地产业发展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其未来走向备受瞩目。

  从发展成果来看,陕西技工教育成绩斐然。全省现有在校生的技工院校 122 所,在校生达 16.18 万人。这些院校开设了 15 大类 177 个专业,涵盖一、二、三产业,年培训量超过 15 万人次。技工院校每年毕业学生 4 万人以上,其中中级工 3 万人、高级工及以上 1.5 万人,就业率长期稳定在 96% 以上 。从招生情况看,年招收农村户口学生占比高达 85%,近三年,原建档立卡家庭学生有 1.5 万人受益于技工教育 。每年,政府还为贫困家庭学生免学费 7000 余万元,拨付助学金 2500 余万元,助力众多学子通过技能改变命运,每年向社会输送脱贫家庭技能人才 5000 余人 。

  在陕西技工教育发展的历程中,有许多成功的探索和实践。例如,西安技师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成效显著,成为全国 50 个工学一体化教师培训基地之一,学校的 “一体化” 和 “双师型” 教师占比超过 60% 。通过加强精品课建设,学院推进建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平台,完成多个专业课改计划,并通过举办一体化公开教学课、教学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建校 40 余年来,培养出了众多如航空工业首席技能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技术能手等中、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和生产经营骨干 。

  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则在办学模式创新上独树一帜。2017 年,学校在全国率先推出 “工匠星空” 匠师制,通过优中选优选拔学生,配备一流教学设施和经验丰富的 “匠师”,构建了集 “教、学、赛、研、用、职” 六项职能为一体的新型工匠培养机制 。这一举措极大地提升了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其 “工匠星空” 建设成果被评为 “优秀教研成果一等奖”,为全省职业院校改革提供了新范例 。

  宝鸡技师学院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和院校的 “双主体” 作用,构建了 “四位一体” 培训模式,并与陕西法士特集团、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等 16 家规模以上企业共建,开设 “冠名班” 。近三年来,累计培养新型学徒 7335 人,其培训模式得到人社部认可并在全省推广 。

61.jpg

  尽管取得了上述成绩,陕西技工教育仍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观念方面,“重学历轻技能” 的传统思想依旧根深蒂固。受此影响,技工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关注度较低,招生面临较大困难。许多家长和学生认为技工院校不如普通高校,担心毕业后职业发展受限,导致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

  从教育教学与产业需求的适配度来看,存在脱节现象。随着陕西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如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且要求人才具备更高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 。部分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未能及时跟上产业变革的步伐,一些传统专业课程内容陈旧,与市场需求脱节,而新兴专业由于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发展相对滞后,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 。

72.jpg

  师资队伍建设也有待加强。虽然部分院校在 “双师型” 教师培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整体上,陕西技工院校的 “双师型” 教师占比仍显不足 。一些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教学内容与实际生产脱节,难以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同时,由于技工院校教师待遇相对不高,职业发展空间有限,导致优秀教师流失现象时有发生 。

  为推动陕西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多管齐下。在政策支持与引导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技工教育的投入,改善技工院校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优秀人才投身技工教育事业 。要加强政策宣传,转变社会观念,通过树立技能人才典型,宣传技能人才的成长成才故事和突出贡献,营造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 。

  在专业设置与产业对接上,技工院校应紧密围绕陕西的产业发展规划和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 。例如,针对陕西重点发展的 24 条制造业产业链,及时增设 “高精尖新、急需紧缺” 专业,淘汰供给过剩、滞后产业需求的专业 。加强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开发、实习实训等工作,确保教学内容与企业实际需求紧密结合 。可以借鉴宝鸡技师学院的经验,与企业共建 “冠名班”,开展订单式培养,实现学生从 “校门” 到 “厂门” 的无缝对接 。

  师资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教师的培训,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和专业技能水平 。另一方面,要拓宽教师引进渠道,吸引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到技工院校兼职授课,充实师资力量 。同时,建立健全教师激励机制,对教学成果突出、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给予奖励,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职业认同感 。

60.jpg

  陕西技工教育既有坚实的发展基础和成功经验,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通过政府、院校和企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从政策完善、专业优化、师资提升等多方面入手,陕西技工教育有望突破困境,实现高质量发展,为陕西乃至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在新时代的发展浪潮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