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洛协作育人才 双向赋能谱新篇——2025年商洛市洛南县赴江宁区专业技术人员交流学习纪实

  (通讯员:王华  杨翀  杨方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刘卫峰  审编:杨川)

41.jpg

   近日,18名从南京市江宁区学成归来的洛南县专业技术人员,带回了教育、医疗、文化、农业等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创新思路。这场为期数月的宁洛协作人才交流活动圆满收官,不仅为洛南培育了骨干力量,更让秦淮河畔与秦岭腹地的协作情谊愈发深厚。

111.jpg

  精准搭台:锚定需求选贤送学

  作为苏陕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洛两地始终将人才交流作为协作升级的核心抓手。今年,洛南县人社局牵头统筹,联合教育、卫健、文旅、农业农村等部门开展“需求清单”摸排,最终从四大重点领域筛选18名业务骨干组成交流团。从江宁区实验小学的“双减”实践课堂,到江宁医院的智慧诊疗平台,再到横溪现代农业示范园、江宁博物馆等标杆单位,交流点位的精准匹配让学习更具针对性。这种“按需选派、点对点对接”的模式,正是苏陕协作中“组团式帮扶”理念的生动实践。

222.jpg

  沉浸式学:四大领域精准赋能

  带着“补短板、强弱项”的明确目标,交流学员们开启了全流程学习实践。教育组走进江宁优质中小学,全程参与“集体备课-课堂展示-评课反思”闭环,将“分层教学”“项目式学习”等先进模式记录成册;卫生组在江宁多家医院跟班学习,重点攻克智慧挂号、远程会诊等数字化诊疗技术,实地观摩分级诊疗服务体系运行;文化组深度调研江宁博物馆“非遗活化”经验,在群众文化活动策划、文创产品开发等方面形成3套创新方案;农业组则扎根江宁农业执法大队和田间地头,系统掌握设施果蔬种植、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技术,尤其对横溪小西瓜“南种北移”的成功经验进行专题研学。

333.jpg

  双向互动:文化为桥深化情谊

  学习之余,学员们化身“洛南文化使者”,通过三场主题分享会、一场民俗展演,让江宁各界近距离感受秦岭腹地的独特魅力。在“洛南非遗进江宁”活动中,学员们现场展示洛南草编、面花制作技艺,推介核桃、香菇等特色农产品,与江宁企业达成3项采购意向。这种“专业学习+文化交流”的组合模式,让宁洛协作从“技术输出”向“情感共鸣”延伸,为后续合作筑牢民心基础。

444.jpg

  归乡践诺:学用转化见实效

  “把江宁经验变成洛南实践”成为学员归来后的共同誓言。教育系统的吴培红已在学校牵头成立“教学创新工作室”,计划下月开展首轮“分层教学”试点;卫健系统的孙苗苗正牵头搭建县域远程诊疗初步框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文化系统的邱建乐将借鉴江宁“戏曲进校园”经验,优化洛南“戏曲惠民”演出方案;农业系统的王茜则带着大棚种植技术手册,深入古城镇开展专题培训,助力当地打造“宁洛协作瓜果示范基地”。这种“一人学成、团队受益”的辐射效应,正是人才交流的核心价值所在。

53.jpg

  协作升级:从“单向帮扶”到“双向共赢”

  此次人才交流,不仅让洛南收获了技术与理念,更推动宁洛协作实现质的提升。从早年的“资金扶持、项目援建”,到如今的“人才互育、技术共享”,宁洛协作已形成“产业互补、民生共改善、文化共交融”的良性循环。据了解,下一步两地将建立“宁洛人才库”,推行“线上会诊+定期互访”机制,在农产品加工、农文旅融合等领域深化合作,让苏陕协作的红利持续释放。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