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大势,一头系着民生冷暖。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各地都在积极探索稳就业、促增收的有效路径。汉中市人社部门积极作为,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构建起 “稳岗扩岗 + 技能培训 + 就创服务 + 劳动保障” 一体化工作机制,在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方面成效显著,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在岗位开拓上,汉中市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不仅大力发展千亿级产业集群及特色产业,还通过实施各类就业支持计划,尤其是创新性的 “七个一批” 拓岗就业工程,从产业延链、重点项目、非遗产业、民营企业、自主创业、民生服务、政策性岗位等多个维度发力,累计开发大量就业岗位,极大满足了群众 “家门口” 就业需求,充分展现了就业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技能培训是提升劳动者就业竞争力的关键。汉中市以就业与发展需求为导向,发挥技工院校联盟作用,精准优化专业设置,建立多个产业学院及校企合作平台,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同时,创新培训模式,通过政校企合作 “订单式” 培训,实现企业 “下单”、群众 “点单”、机构 “接单”、人社 “买单”,并将培训补贴与就业率、本地就业率、技能等级取证率挂钩,显著提升了培训效果与就业质量。
优化服务是促进就业的重要保障。汉中市构建基层就业服务 “三进” 体系,打造城镇 15 分钟便民就业服务圈,涵盖园区(企业)就创服务中心、高校就业服务站、“家门口” 就业服务驿站及零工市场等,为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此外,创新招聘形式,开展 “招聘夜市”“直播带岗” 等活动,针对不同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帮扶,为各类群体就业创业提供全方位支持。
维护劳动者权益是就业工作的重要一环。汉中市坚持 “防、查、治” 联动,创新制度防范风险,强化隐患排查,突出分类治理,有效化解了大量劳资纠纷,为就业市场的稳定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在促进增收方面,汉中市制定详细方案,聚焦 “四项收入”,针对 17 类群体细化 51 项举措,通过建立月调度、月研判、月通报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城乡居民增收。
汉中市的这些实践,为破解就业难题提供了生动范例。其创新思路、务实举措和显著成效,值得各地深入学习与借鉴,共同推动就业工作迈向新台阶,实现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优化全周期就业服务,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汉中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 李本福
(2025 年 7 月 30 日)
今年以来,汉中市人社部门积极响应省人社厅与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全力攻坚稳就业促增收任务。通过构建 “稳岗扩岗 + 技能培训 + 就创服务 + 劳动保障” 一体化工作机制,重点服务各类群体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市就业形势保持平稳。1 至 7 月,城镇新增就业 2.99 万人,完成年度任务的 83%;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100.1 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 71.3% 。
多元举措开拓岗位
汉中市坚持以经济发展带动就业,大力发展 5 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一批特色产业。持续推进重点领域、行业、城乡基层与中小微企业的就业支持计划,实施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就业创业扬帆计划,助力企业减负稳岗。目前已发放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资金 1.14 亿元,惠及 4.75 万人。
同时,谋划实施 “七个一批” 拓岗就业工程,累计开发 2.3 万个就业岗位。其中,产业延链拓展 4500 个,重点项目新增 5066 个,非遗产业承载 1900 个,民营企业提供 8195 个,自主创业增加 4532 个,民生服务类岗位开发 1113 个,政策性岗位挖潜 3780 个,极大满足了群众 “家门口” 就业需求。
精准培育提升技能
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汉中市以就业与发展需求为导向,精准设置专业。发挥技工院校联盟作用,围绕本地重点产业,优化职教院校和培训机构专业设置 146 个,建成航空智造、智能制造、高端航空装备、无人机产业学院 4 个,设立企业(园区)培训中心 20 个,建立校企实习实训基地 94 个,确保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紧密匹配。
深化政校企合作,动态编制培训目录清单。企业按需 “下单”,群众按意愿 “点单”,机构结合实际 “接单”,人社依据效果 “买单”。累计开设企业订单班 266 个,定向培育技能人才 1.05 万人,培训后直接上岗就业 8100 余人。实行培训补贴与就业率、本地就业率、技能等级取证率 “三挂钩” 政策,开展补贴性培训 2.4 万人、技能等级评价 1.4 万人,培训后半年内,就业率、本地就业率、取证率分别提升至 70.5%、53% 和 58% 。
优化服务促进就业
为补齐基层服务短板,汉中市构建基层就业服务 “三进” 体系,设立园区(企业)就创服务中心 3 个、高校就业服务站 3 个、“家门口” 就业服务驿站 102 个,建成零工市场 14 个,培育人力资源 “五上” 企业 9 户,打造城镇 15 分钟便民就业服务圈。
优化全天候招聘服务,开展 “专而精” 的 “招聘夜市”“直播带岗” 等活动。累计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 262 场次,达成就业意向 2.1 万人。针对重点群体,建立返乡农民工动态监测和入企就业引导机制,开通高校毕业生 “校企直通车”,强化困难群体 “一对一” 帮扶,加强规模失业人员风险预警和再就业帮扶,开展创业支持套餐式服务。实现农民工返乡就业 3 万人、高校毕业生在汉就业 6659 人、失业人员再就业 8067 人、困难人员就业 2820 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5.06 亿元,扶持创业实体 1106 个。深化 “人社工作进园区”,帮助园区企业招工引才 7632 人。
防查治结合维护权益
在维护劳动者权益方面,汉中市坚持 “防、查、治” 联动,构建防范化解劳资纠纷闭环。创新制度防范风险,出台保障政府投资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实施办法,推行 “安薪” 企业 ABC 分类管理,创新房地产预售资金监管举措。强化隐患排查,常态化开展 “铁脚板 + 网格化 + 大数据” 风险隐患核查,建立群众诉求快速响应机制,深化劳动监察 “双随机一公开” 联合执法,确保劳资纠纷早发现、快处理。突出分类治理,在信访重点时段 “集中治”,针对工程建设、政府国企项目等重点领域 “专项治”,强化重点县(区)、园区 “督帮治”。今年以来,排查化解欠薪欠保问题线索 3347 个,化解率 98.1%,全国治欠平台反馈线索数、省转欠薪信访数同比下降 12.2%、28.6%,未发生因欠薪欠保引发的 “三类事件”。
多措并举增加收入
制定《打好稳就业促增收硬仗任务分工方案》,汉中市聚焦工资性、经营性、转移性、财产性 “四项收入” 同步提升。紧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市场主体就业人员、动产持有人等 17 类群体,细化稳岗扩岗、重点帮扶、技能培训、就业服务、权益维护、促进增收六个方面 51 项具体举措。建立月调度、月研判、月通报工作机制,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推动城乡居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 22027 元、9517 元,同比增长 5.3%、6.8%,增速分列全省第二和第一。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24 / 06月
28 / 06月
22 / 05月
11 / 03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