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瞿定胜 初审:央行 央通达 李山林 审编:杨川)

“师傅,这个家政岗位要求熟练使用家电,您符合条件,我帮您登记对接。”柞水县零工市场内,工作人员正为求职者细致答疑,这充满温度的服务场景,让前来考察的江苏省高淳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调研团印象深刻。11月12日,这场跨越千里的实地走访,为深化苏陕劳务协作注入了新的动能。
在柞水县众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瞿敏的引导下,调研团走进了这个被誉为“零工小市场、就业新路径”的创新平台。作为商洛市首个标准化零工市场,这里“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运营模式,让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吴春巧格外自豪:“这就是我们稳就业、促增收的关键阵地。”

零工市场藏巧思:线上线下织密就业网
一进市场,滚动更新招聘信息的电子屏便吸引了调研团的目光。瞿敏现场演示的“线上平台+线下驿站”服务模式,解开了大家对“高效匹配”的好奇。“公众号推岗位、小程序填意向、抖音直播带岗,还有小红书、快手同步宣传,求职者不用跑腿就能找活。”她介绍,仅线上服务就覆盖了本地八成以上灵活就业人群,真正让就业信息“触手可及”。
更让调研团动容的是市场里的民工暖心服务区。热水壶、休息椅、图书角整齐摆放,墙上“就业有保障、饿了有饭吃、渴了有水喝、累了有座歇、闲时有书看”的标语,道出了这个空间的暖心之处。“不光帮找工作,还把细节做这么到位,真是把服务做到了群众心坎里。”调研团成员忍不住称赞。

协作根基深且牢:三年联动结出丰硕果
这场考察并非“初次相逢”,而是两地三年劳务协作的“再续前缘”。时间拉回2022年7月,柞水县就业服务中心首次赴高淳调研,走访企业、慰问务工人员,一场劳务协作座谈会让双方达成共识:在劳务对接、技能培训、人才交流上深度合作。随后,柞水县在高淳区人社局挂牌成立流动党支部和劳务工作站,让协作有了“实体抓手”。
今年以来,高淳区人社部门主动作为,抓住春节务工人员返乡契机,精准推送企业用工信息,分三批“点对点”组织200余名柞水籍群众来淳就业。“从‘走出去’考察到‘请进来’就业,我们的协作越来越实在。”高淳区调研团负责人说。

品牌赋能强支撑:特色路径促增收
调研中,“柞水耳农”“柞水汽配工”“柞水缝纫工”等特色劳务品牌,成为双方交流的重点。瞿敏介绍,作为省级品牌的“柞水耳农”,已将农户嵌入木耳产业链各环节,形成“菌包生产—种植—采摘—深加工”的完整就业链;市级品牌“柞水汽配工”帮助农民转型产业工人,县级品牌“柞水缝纫工”让搬迁群众实现就近就业。
“通过‘培训+就业’一体化服务,这些品牌已带动2.1万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瞿敏给出的一组数据,让调研团对劳务品牌建设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成效彰显潜力大:内外联动拓空间
运营以来,柞水县零工市场的成绩单颇为亮眼:371场线上直播带岗、173场线下招聘会、230次入企探岗,组织1440人参加技能培训,签约用工主体1065家,累计服务群众1.3万人次。更值得关注的是,这里构建了“县内就业+县外输出”的全方位服务体系。
依托苏陕协作优势,市场运营团队在江苏、浙江、安徽等地设立8个劳务招商工作站和流动党支部,聚焦电子、汽配等稳定岗位,累计输送5000余名青壮年劳动力;同时开发农忙采摘、家政保洁等季节性岗位4000余个,为大龄劳动力和留守人员开辟了灵活就业渠道。

携手迈向新征程:协作升级谱新篇
“‘柞水模式’为零工经济与就业服务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考察尾声,高淳区调研团负责人表示。此次走访让两地达成新共识:以此次交流为起点,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优化协作机制,在技能培训共建、劳务品牌共推、就业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
瞿敏也信心满满:“我们会继续当好桥梁纽带,让两地人力资源流动更高效,让苏陕协作的果实更丰硕。”从零散对接到系统协作,从单向输出到双向共赢,高淳与柞水的劳务协作,正书写着苏陕协作促就业、助增收的新篇章。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11 / 11月
21 / 10月
20 / 10月
16 / 10月
23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19 / 09月
05 / 09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