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探劳动教育标准化落地之道 西安交大研讨会凝聚育人共识

  (初审:央行  央通  王英  王生辉  许宝平  韩智慧  李丹民  审编:杨川)

12.jpg

  2025年11月16日上午,新时代劳动教育标准化发展研讨会在西安交通大学曲江校区举行。此次会议聚焦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任务,以标准化建设破解实践难题为目标,汇聚学界专家、行业骨干及一线实践工作者,共同梳理劳动教育发展路径,凝聚高质量育人共识。

1.jpg

  本次研讨会得到多方专业力量支持,出席的核心嘉宾包括: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人口文化促进会劳动教育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浩,全国劳动教育标准化宣贯小组执行组长、五育之首(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永艳,西部农村发展工作委员会主任白建雄,西安交通大学高层次人才研究院院长李亚宾,西北政法大学公安学院培训中心副主任、西安创业大学校长芮耀军,原陕西省发改委培训处处长王平,陕西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赵双成。新时代劳动教育标准陕西省宣贯小组组长马彩芬及副组长李丹民、马媛、秦蕾等地方推进骨干,渭南师范学院副教授姚红玉、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陕西办事处主任赵博等学界代表,以及陕西省多地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负责人共同参会交流。

2.jpg

3.jpg

4.jpg

5.jpg

  开幕式上,多位专家从政策、实践、理论层面奠定研讨基调。刘浩系统梳理了全国劳动教育系列标准的制定背景与核心框架,结合相关政策法规解读了标准化建设的底层逻辑,明确了"以标准促规范"的发展方向。陈永艳介绍了全国劳动教育标准化宣贯工作进展,肯定了陕西省在区域推进中的实践成效,并提出"坚持公益性底色、强化教育性本质、恪守科学性原则、严守合规性底线"的推进要求。李丹民从教育本质出发,强调劳动是价值创造的核心途径,指出劳动教育对塑造正确劳动价值观、培育优良劳动品质、提升必备劳动技能的基础作用,引发与会者共鸣。

  专题研讨环节聚焦实践痛点展开深度交流。高联硕博教育研究院院长马媛直指当前劳动教育标准化建设的突出问题:区域发展不均衡导致资源配置差异,部分学校存在"打卡式记录、观光式体验"等形式化现象,课程体系缺乏学段衔接与专业融合,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不足,评价机制难以量化育人实效,家校社协同育人链条尚未完全贯通。这些观点精准契合当前劳动教育发展的共性难题,成为研讨焦点。

6.jpg

  围绕上述问题,与会代表结合实践经验展开靶向研讨。大家重点围绕四大核心议题交换思路:在课程建设上,提出构建"分层分类、多元融合"的标准化体系,建议理工科融入科研实践、文科结合社会服务,实现"劳动+专业"的精准赋能;在师资培养上,强调建立系统化培训机制,提升教师劳动教育设计与实施能力;在评价创新上,倡导构建"过程性记录+多元化反馈+发展性评估"的动态体系,避免单一考勤式评价;在家校社协同上,建议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形成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期间,多地实践基地分享了"劳动+社团""劳动+志愿服务"等创新模式,为标准化落地提供了鲜活案例借鉴。

7.jpg

11.jpg

  此次研讨会的举办,搭建起全国标准与区域实践的对接桥梁,形成多项务实共识:标准化是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需兼顾统一性规范与区域性特色;实践落地要聚焦破解形式化难题,以"真实体验、价值塑造"为核心优化实施路径;需强化校地协同、家校联动,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下一步,参会各方将梳理研讨成果,推动形成"标准指引+案例支撑+区域联动"的推进机制,为劳动教育规范化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