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为民守初心 福祉相伴暖民心 —— 从《强信心促发展》看养老保险工作的温度与担当

  (通讯员:岐山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王佩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44.jpg

  翻开《强信心促发展》,书中 “以百姓心为心,增进人民福祉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的论述,字里行间满含民生温度,也让从事养老保险工作多年的我倍感共鸣。犹记入职时,前辈一句 “咱们手里过的是数据,肩上扛的是千万家庭的晚年安宁”,如明灯照亮前行路。多年来,在与参保群众的朝夕相处中,这句话早已融入工作日常,让我深刻领悟到:以百姓心为心,不仅是养老保险工作者的基本态度,更是推动这项事业持续发展的核心遵循。当我们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首位,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工作标尺,那些曾看似枯燥的政策条文、复杂的系统数据,便有了温暖的底色与厚重的意义。

  读懂 “百姓心”:找准养老保险工作的方向坐标

  养老保险关联着每个人的 “养老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议题。但 “百姓心” 从不是抽象的概念,它藏在社区大妈反复追问的 “缴费档次怎么选才划算” 里,藏在农民工兄弟急切打听的 “异地参保年限能不能累计” 里,藏在退休老人时常念叨的 “养老金能不能按时到账” 里。这些看似琐碎的需求,恰恰是养老保险工作需要重点回应的民生痛点。

  曾有一位 70 多岁的老人,攥着泛黄的缴费手册颤巍巍走进服务窗口。他说年轻时在县办企业工作,后来厂子关停,一直不确定那段工龄能否计入缴费年限,“就想知道老了能不能多领几块钱,不给孩子添负担”。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晚年生活的期盼,也让我们心里泛起酸楚。我们立刻启动历史档案核查工作,在堆积如山的纸质台账中逐一翻阅,最终为老人补录了缴费年限、重新核算了养老待遇。当把结果告知老人时,他抹着眼泪感慨:“没忘了我们这些老工人啊!”

  这件事让我愈发清晰:群众对养老保险的期待,本质上是对 “公平” 与 “安稳” 的向往。推进养老保险制度优化完善,不能只盯着 “制度建设” 的宏观目标,更要聚焦群众 “能不能参保、怎么参保、领得舒心” 的具体诉求。近年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稳步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保覆盖面持续扩大,每一项举措背后,都是对群众 “养老有保障” 这一核心需求的积极回应。唯有读懂群众心中的 “安全感”,养老保险工作才能走对方向、行稳致远。

  贴近 “百姓心”:让养老保险服务满含民生温度

  养老保险政策条文严谨细致,但落实到群众身上,需要的是 “听得懂、用得上、办得顺” 的贴心服务。如果说制度完善是养老保险工作的 “骨架”,那服务优化便是 “血肉”,只有让政策带着温度落地,才能真正打通增进民生福祉的 “最后一公里”。

  过去,灵活就业人员参保需到社保大厅提交纸质材料,这对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 “时间碎片化” 群体来说并不方便。有位外卖小哥曾向我们抱怨:“想参保,但真没时间排队,万一错过接单高峰,一天收入都受影响。” 这样的反馈,推动我们加快 “线上参保” 服务升级。如今,通过手机 APP 就能完成参保登记、缴费档次选择、待遇测算,全程仅需几分钟。后来这位外卖小哥专门打来电话:“现在躺在家里就能办参保,这服务是真为我们着想!”

  服务的温度,更体现在对特殊群体的 “格外关照” 上。针对老年人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的问题,我们开展上门服务,安排专人手把手教学;针对行动不便的残障人士,推出 “上门办、代理办” 服务;针对跨省流动的参保群众,打通社保转移接续 “一网通办” 通道,让 “多地跑、折返跑” 成为历史。这些细微调整,看似平常,实则是把 “群众不方便” 当作 “自己的事” 来解决。当政策从 “纸上规定” 变成 “身边服务”,群众感受到的不仅是办事效率的提升,更是被重视、被尊重的温暖。

  守护 “百姓心”:筑牢养老保险事业的发展根基

  养老保险是民生之基、稳定之石,其制度的可持续性直接关系到群众的长远预期。推进这项事业发展,既要让群众 “当下受益”,更要让群众 “未来放心”,这种 “安全感” 的积累,正是筑牢事业发展根基的关键。

  近年来,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稳步扩大,投资运营渠道不断拓宽,保障能力持续增强,这些举措都是为了确保基金 “兜得住、可持续”。但对普通群众而言,“基金安全” 不是抽象的数字,而是 “我的养老金会不会少”“以后能不能领得到” 的切实担忧。为此,我们一方面加强政策宣传,用通俗语言解读 “养老保险怎么缴、待遇怎么算、基金怎么管”,让群众明白 “长缴长得、多缴多得” 的规则;另一方面,主动公开基金管理等信息,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当群众看到 “养老钱” 在稳健增值、制度在不断完善,对养老保险事业的信心自然越来越足。

  回望多年工作历程,从最初对政策条文的生搬硬套,到如今能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从面对群众诉求时的手足无措,到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难题,我深刻体会到:养老保险工作的本质,是用制度的力量守护群众的 “幸福晚年”。事业发展不是冰冷的制度设计,而是以 “百姓心” 为标尺的持续优化;增进民生福祉也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落实在每一次政策解读、每一次业务办理、每一次问题解决中的具体行动。

42.jpg

  未来,养老保险事业发展还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加速、就业形态多样化、群众对养老品质期待提升等新挑战。但只要我们始终把群众 “急难愁盼” 放在心上,把 “让群众满意” 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就一定能在事业发展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因为我们深知,每一份养老保险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的期盼;每一次政策的完善,都是向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更靠近一步。这,是我们坚守的初心,也是事业前行的力量。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