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佛坪县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及收入情况分析

  (佛坪县人社局就业指导调研组 王仁全 杜启斌 肖刚 韩超)

  近年来,佛坪县扎实开展城乡居民收入提升行动,坚持以机制驱动为依托,以促进就业为目标,科学统筹、精准施策,全面拓宽增收渠道、充分挖掘增收潜力,全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地。2023年一季度,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5%,增速分别位列全市第二、第一、第七。为持续做好城乡居民增收工作,找准居民增收点,我县组织专人通过电话、微信、入户填写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城乡居民增收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调研范围

  此次对全县12个农村劳动力监测村、50户城镇居民收入样本户、50户农村居民收入样本户、60个登记失业人员、20个劳动密集型企业、6个社区工厂、2个就业帮扶基地,3863名城乡劳动者通过问卷调查进行了调研。

  二、调研情况

  1.监测村情况。全县12个监测村共2220户6511人。其中,有劳动力户1808户3563人,至少1人转移就业创业户1808户   3211人。2023年,镇内就业1194人,月人均收入2192元;镇外县内就业635人,月人均收入2697元;县外市内就业237人,月人均收入3188元;市外省内就业422人,月人均收入3738元;省外就业723人,人均月收入4363元。同比2022年,外出务工人数减少19人。县外就业人均收入有所增加。

  2.城镇居民收入样本户情况。50户样本户共156人。其中,有劳动力户50户99人,至少1人转移就业创业户43户88人。2023年,镇内就业53人,月人均收入2849元,镇外县内就业13人,月均收入3191元,县外市内就业1人,月均收入3600元,市外省内就业5人,月均收入3400元,省外就业16人,月收入4133元。城镇居民收入同比2022年收入有所增加。

  3.农村居民收入样本户情况。50户样本户共156人。其中,有劳动力户46户94人,至少1人转移就业创业户46户94人。2023年,镇内就业44人,月人均收入2626元,镇外县内就业15人,月均收入3095元,县外市内就业5人,月均收入  3000元,市外省内就业11人,月均收入3310元,省外就业19人,月收入4616元。同比2022年就业人数及就业收入均有所增加。

  4.登记失业人员情况。登记失业人员60人。其中,有劳动力户60户60人,至少1人转移就业创业户60户60人。2023年,镇内就业27人,月人均收入2500元,镇外县内就业32人,月均收入2953元,县外市内就业1人,月均收入3000元。

  5.劳动密集型产业收入情况。建筑业从业人数50人,调查样本户数50户,平均月收入3950元;加工制造业从业人数120人,调查样本户数120户,平均月收入2940元;住宿和餐饮服务业从业人数60人,调查样本户数60户,平均月收入3195元;种养殖业从业人数70人,调查样本户数70户,平均月收入2856元。

  6.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情况。7个社区工厂吸纳劳动力   144人,人均月收入2000元,累计享受补贴442800元。2个就业帮扶基地吸纳劳动力27人,人均月收入2300元,累计享受补贴71000元。

  三、城乡居民收入现状分析

  1.从就业地域上分析,监测村镇内就业1194人,占比37.18%;镇外县内就业635人,占比19.77%;县外市内就业237人,占比7.38%;市外省内就业422人,占比13.14%;省外就业723人,占比22.51%。超过50%劳动力在县内务工,从务工收入上看,县外务工收入高于县内务工收入,省外务工收入高于省内务工收入。

  2.从从事行业上分析,低收入转移就业人群主要集中在住宿和餐饮服务业、种养殖行业,人均收入在3000元左右。建筑行业人均收入高于加工制造业、住宿和餐饮服务业、种养殖等行业1000元以上。

  3.从收入结构上分析,工资性收入是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占城镇居民收入的50%以上,占农村居民收入的45%以上。转移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比重中仅低于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的该项收入指标的平均水平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占比最低,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和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差距日益扩大。2023年一季度,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呈负增长。

  4.从影响收入因素上分析,通过问卷调查,90%的劳动者认为政策性调控、个人职业技能提升是务工增收的主要因素。行业不景气、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生活成本上升是影响务工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希望政府通过出台提高薪酬、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等方面政策促进收入增加。

  四、存在问题

  我县虽然在推动城镇居民收入提升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吸纳就业后劲不足。县内各类经营主体体量小,规上企业数量少,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中小企业、个体工商户等规模小,可提供的就业岗位有限,重点工程项目季节性、阶段性用工明显,吸纳就业能力、持续增收效应和就业稳定性不强。二是三产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规模小、竞争力低,重大项目支撑不足,投资拉动后劲乏力。三是外出务工收入增长空间较小。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大多数年龄结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劳动技能不强,外出务工多数只能从事一些劳动强度大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用工单位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务工增收难度将进一步加大。四是财产性收入较低。居民投资理财意识、消费意识不强、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五、城乡居民收入发展建议

  (一)抢抓机遇,实现全域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为城乡居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突出区域特色,加快镇域旅游经济的发展。镇域经济是全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是缩短城乡差距、加快全域发展的重要支撑。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我县旅游产业优势,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提升农家乐档次,带动城乡经济发展,促进居民增收。

  (二)强力推动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一是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鼓励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改变一家一户闯市场的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发展农民合作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二是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再生产,增加农民的本地就业机会。三是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鼓励城乡劳动力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现代农民,全面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真正使农民走出传统农业。五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水利、生态、服务体系等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鼓励发展有竞争优势的绿色农业,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拓宽支农资金渠道,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

  (三)强化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提高农民收入。贯彻落实好国家的各项富民政策,扩大城乡居民保障范围,提高保障水平,强化劳动者权益保障,着力防范和妥善处理群体性欠薪事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后顾之忧。

  (四)鼓励合理投资,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支持银行保险机构创新产品与服务,设计专项银行理财和保险产品,满足民生领域金融需求。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提高保险服务质效。开展形式多样的投资宣传活动,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刊网.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