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击疫情复工复产 ——中国就业确保稳定创新发展之路报告(摘要)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对人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对经济运行造成巨大冲击,对中国乃至全球就业带来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就业战线上下一心,全力抗击疫情,千方百计推动复工复产,为稳就业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取得了宝贵经验。对抗击疫情复工复产稳就业的工作实践和做法经验进行纪实和总结,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时期的就业工作和贯彻落实“十四五”就业促进规划,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以中国在2020年复工复产中确保就业稳定创新发展为主线,简述疫情冲击下的严防严控和经济复苏的背景情况,分析疫情冲击对就业带来的严重挑战,阐释党中央、国务院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部署,梳理各地区各部门在有序推动复工复产中做好就业工作的创新做法,辅之典型分析、专题研究和大事记录,总结取得成果,提炼经验启示,探索成功之道,供行政部门和一线工作参考,也为世界各国抗疫复工复产稳就业介绍可供借鉴的“中国方案”。

   背景环境:面对疫情严重冲击——严防严控全面实施,复苏经济巨大努力

  (一)疫情突发,生命至上。疫情迅速蔓延,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安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决策、作出重大部署,采取封城封区等有效措施迅速阻断疫情传播。全国紧急动员、驰援武汉和湖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统一调度下优先保障医用物资供给,紧急启动社区防控线。通过群防群控、点面结合、快速处置,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并取得了疫苗研发和疫情防控的重要成果。

  (二)经济运行受阻严重,突破困境成效显著。受疫情严重冲击,局部地区停产停市,全国多地经济活动明显受阻,需求侧紧缩、供给链断裂等问题亟待解决,同时疫情对全球的供应链产业链也造成强烈冲击。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实行疫情防治与复产复市统筹兼顾等有力措施,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复产复市持续推进,经济增长由负转正。

  (三)坚持常态疫情防控,加快经济恢复步伐。尽管我国的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在蔓延,对此,必须坚持持续防疫不松懈、推动复苏经济不减力,同时,加快构建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重大挑战:突遇疫情严重冲击——复工复产遭遇难点堵点,就业面临空前困境

  (一)疫情对就业造成强波冲击。一是失业水平急剧攀升,就业增长陷入停顿。2020年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达6.2%;大面积停工歇业致使扩增就业遭遇瓶颈,劳动力市场运行受到严重阻碍。二是中小微企业、重点行业企业遭到重创,就业基本盘受到严重冲击。企业稳岗困难重重,“四小”企业停工歇业相当普遍;部分行业用工需求急剧缩减,复工复产面临困境。三是农民工返岗复工、大学生求职就业受到疫情严重影响。规模庞大的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受阻;青年就业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供给增加、需求下滑、招聘延后、求职受限等诸多困难。

  (二)疫情给复工就业带来困难重重。一是受疫情冲击复工复产面临多重困难。企业复工开工进度受阻,员工返岗难以到位,且影响因素复杂多样。二是疫情反弹,风险不断,常态防控下就业面临新的困难。疫情的持续时间、扩散范围及防控强度对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就业稳定造成了巨大影响。行业性、区域性失业风险始终存在。

  (三)疫情给常规就业工作带来新的难题和严峻挑战。一是大批企业受到冲击面临停产关闭,稳定就业成为一大难题,必须采取新举措新办法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稳住岗位。二是在人员返岗复工时,如何保证出行安全并实现与企业顺利对接,必须在安全防控与出行流动之间找到平衡点和结合点。三是劳动力市场运行受阻,给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带来新挑战,必须想方设法创新现行就业服务方式和改变培训模式。四是传统就业形态难以扩展,新就业形态急需补齐法律、政策、社保和服务等短板。五是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重点群体遭遇困境,用一般性政策措施难以解决,必须制定特定时期特别政策,实行特事特办。

  同时,在疫情冲击下,一些制度政策也急需补齐短板缺项。如就业政策在针对性、可及性、有效性方面亟待加强;就业服务和培训的模式格局要从根本上变革改进,提质增效;就业促进工作和失业保险制度上的缺陷需要抓紧弥补;就业失业动态状况统计监测急需完善。

   当机决断:应对就业严峻局势——有序复工果断决策,保稳就业及时部署

  (一)严格防控阶段(2020年1月至2月):实行应急严防严控,分类有序启动复工复产,加强兜底保障

  一是为防止疫情蔓延,在采取武汉封城、全国各地封闭管理、春节假期延长为标志的一系列严防严控措施下,复工复产何时才能启动?如何兼顾疫情防控和生产需要推进?成为从上到下特别是企业和劳动者最为关切的问题。对此,中央根据疫情防控等级要求,科学推进,做出了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有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的决策部署。即:根据风险等级将安全覆盖系数和复工活动范围有机结合,地区分类推进;根据疫情对行业重点需求不同,行业分类推进;根据群体分类推进,先是原企业员工和企业所在地人员复工就业,对跨地区流动就业者根据健康码状态,采取相应举措。

  二是启动复工复产工作,如何与防控疫情相匹配,抓住重点突破?如何把握政策举措的正确性和有效性?成为决策的关键。对此,中央针对疫情严重冲击,快速出策:稳岗当先,及时出台社保援企、减税降费、资金支持等对冲政策,帮助企业减负稳岗;返岗跟进,建立“点对点”服务协作和24小时重点企业用工调度保障机制等举措,有序推动农民工返岗复工,全力保障企业用工;保障兜底,采取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稳定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等举措,对困难群体实行兜底保障,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二)防控复工并行阶段(2020年3月至5月):继续加强防控,加快复工复产,以“保”促“稳”,统筹推进

  一是在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且复工复产启动后,如何增强复工复产动能和后劲?对新出现的断点、堵点如何化解?又成为新的考验。对此,中央进一步明确工作着力点,做出了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和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工作的决策部署,并针对复工复产中断点堵点进行化解:进一步优化复工复产中防控疫情措施,加强地区间协调;进一步畅通产业链资金链,推动各环节协同复工复产;进一步加大对地方财政支持,提高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能力;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培育壮大新动能促进稳就业,加快重大投资项目开复工,有效补短板惠民生。

  二是在应对疫情冲击中,就业成为恢复经济与保障民生的首要结合点,在搞好复工复产中如何体现依靠人、为了人?如何用稳就业这一主线促进复工复产?提上了重要日程。对此,中央决策要坚持稳就业,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稳就业工作,并将稳就业放在做好“六稳”工作的首位,更大力度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加快经济恢复和稳定就业,为就业创业、灵活就业提供更多机会,并出台了强化稳就业举措的实施意见:减负、稳岗、扩就业并举;优化有利于恢复经济和稳定就业的政策环境;多措并举引导农民工转移就业;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强化困难人员兜底保障。

  三是顶住疫情突发和经济下行首轮冲击后,是否能够松一口气?如何巩固基础,对更大风险有备无患?能否继续打好攻坚战?又摆在了面前。对此,中央决策要稳基攻坚,用“六保”推进“六稳”,为稳住经济基本盘和打好攻坚战提供支撑,并采取相关举措进一步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和潜能:加大对贫困人口、低保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帮扶保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向企业合理让利,加快降费政策落地见效;推出和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加大稳企业保就业力度;加大宏观调控对冲力度,围绕“六保”“六稳”实施更加精准的调控;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尊重基层首创精神,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扩大开放,在促进与各方合作共赢中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三)常态下稳中有进阶段(2020年5月至2021年3月):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防疫抓重点,全面复工复产,推动就业工作稳中有进

  一是进入防控常态后,保民生、稳大局成为人心所向,如何实现?怎样去抓?必须加以明确。就业是民生之本,将稳就业、保就业优先布局安排,再次彰显了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对此,中央决策要稳定当头,将“稳就业”“保居民就业”放在“六稳”“六保”的首位。并据此要求就业优先政策要全面强化,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进一步明确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

  二是在提出优先稳就业、保民生之后,其实现要靠政策的组合功效和工作的协同联动。就业优先政策在2018年提出后,其具体方略和协同发力如何实现?对此,中央决策要强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并在强协同、稳存量、拓增量、保重点、促匹配、兜底线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全力推进稳就业保民生。强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在此次抗击疫情中得到了深入贯彻和充分体现。

  三是稳中求进,“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并明确要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为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稳就业促就业工作,推动经济稳中加固行稳致远。中央在对过去一年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结的基础上,进一步部署安排:继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稳就业政策体系;支持发展灵活就业和新形态就业;扎实推进重点群体就业;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健全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巩固就业扶贫成果。

   砥砺前行:针对难点断点堵点——政策协同精准发力,贯彻落实创新发展

  (一)大面积大力度援企稳岗,确保就业稳定。重点针对大批企业受到冲击面临关停倒闭风险,员工就业难以稳定的难题,各部门及时打出“免减缓返补”的政策组合拳,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和减负援企稳岗稳就业:一是加大援企稳岗政策支持和工作力度;二是为重点企业用工和中小微企业稳定就业做好保障。各地千方百计推动政策尽快落实落地,并在健康互认、优化运输路线、疫情防护和生活便利等方面为企业和劳动者提供便利和帮扶。

  (二)创新推出“健康码”保安全返岗复工,及时提供“点对点”健康出行服务。针对劳动者务工就业出行流动难、安全保障难、与企业对接难等问题,多部门大力协同,强化合作,着力引导农村劳动者安全有序流动就业:一是创新运用健康码及跨区互认机制,为安全出行打通绿色通道;二是搞好农民工返岗出行“点对点”服务,提高供求对接效率。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健康安全出行管理方式,打通复工堵点,并借力大数据,对接企业需求,倾力保障复工复产。

  (三)组织线上就业服务和职业培训,瞄准市场需求,构建数字化工作新平台。针对现场就业服务和线下培训都被迫中断暂停、传统就业工作模式难以施展的情况,有关部门和各地方积极探索创新推出网上就业服务和线上职业技能培训,为消除疫情影响畅通就业强化服务培训打开新局面。一些省市因地制宜,创新思路,拓展手段,积极推进提升线上服务和培训。

  (四)建立完善鼓励支持灵活就业和新形态就业政策措施。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问题,为补齐法律、政策、社保、服务短板缺项,各部门协同发力,及时出台多项有效政策措施,各地积极创新,多措并举,支持和规范新就业形态等多渠道灵活就业,不断强化灵活就业人员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五)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重点群体实行更有针对性的特别政策。针对受疫情影响大的重点地区、重点行业企业、重点群体稳就业急需政策加码的需求,各部门制定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对重点地区特事特办,对重点行业企业特别扶持,对重点群体特别援助。一些省市也通过优化政策、创新方式、精准服务,务实功、求实效。

  此外,在抓住重点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各地也针对疫情冲击下就业工作在政策、服务、培训、失业保险等方面的短板进行补足,在推进复工复产的同时,实现了就业工作新的提升。

   显著成果:抗疫复工复产稳就业之战——重大进展卓有成效,经验启示弥足珍贵

  (一)恢复经济和保稳就业取得重大进展和成效显著。一是在抗击疫情的同时尽快恢复经济稳定就业,在紧急应对巨大冲击和重大风险过程中,切实实现了稳就业保民生,实现了国民经济恢复性增长,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优化,稳定了社会,凝聚了人心。二是在抗疫复工复产中改善供需两侧,促进消费和再生产的同时,激发了市场活力,促进了消费和再生产,畅通了供需循环,也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奠定了基础。三是就业优先政策的强化实施和积极就业政策的开拓创新,在有效解决抗疫稳就业一系列难题的同时,强化了就业优先导向机制,丰富了稳就业政策体系,取得了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也为“十四五”良好开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稳就业经验启示弥足珍贵。一是坚定依靠党的坚强领导,充分彰显制度优越性,是抗疫复工稳就业的根本保障。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生命至上、民生为本,是稳就业保民生的根本遵循。三是强化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各项经济社会政策协同发力,是取得抗疫复工稳就业显著成效的战略支撑。四是统筹全局,突出重点,破解难题,激发活力,是做好抗疫复工稳就业工作的有效方法。五是动员社会各方齐心协力,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实现抗疫复工稳就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六是将复工复产稳就业与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是推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关键路径。七是认真总结经验,抓紧健全就业应急机制,是更好应对当前及今后的严峻就业局面的必备之器。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我国仍面临“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压力,这也给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应充分借鉴前期抗疫复工稳就业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并将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从国家层面予以固化,以此抵御疫情持续冲击,确保就业稳定发展。

(来源:中国就业促进会)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