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近几年回铜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看就业服务工作

  (铜川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付国锋  李苗苗)

3.png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关乎千家万户。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要多措并举,做好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大局稳定。目前,受疫情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行业景气差异明显,导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复杂。

  一、基本情况

  (一)近四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

  2019-2022年回铜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具体见下:

  铜川市2019-2022年实名登记高校毕业生就业去向情况统计表

1.png

2.png

  从表中可以看出:

  1、2019-2022年,高校毕业生进入党政机关的人数逐年上升,2019年占就业总数的1.1%,2020年占就业总数的1.4%,2021年占就业总数的1.8%,2022年占就业总数的2.5%,虽呈上升趋势,但占总体就业比例偏小。

  2、进入国有企业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稳中有升,四年占就业总数分别为5.4%、6.9%、7.5%、8.9%,但就业比例仍较低。

  3、非国有企业在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0%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进入非国有企业就业,不再执着于进入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2019-2022年占比分别为42.5%、31.1%、42.6%、34.7%。这对非国有企业来说,也是吸纳人才、储备人才的好时机。

  4、个体经营、灵活就业、自主创业也成为就业的主要渠道,个体经营2019-2022年占比分别为6.7%、8.9%、13.6%、13.0%;灵活就业2019-2022年占比分别为27.2%、37.3%、19.6%、21.6%;自主创业2019-2022年占比分别为0.8%、0.6%、1.0%、2.0%。其中,自主创业的人数不断增加,但却占比极低,究其原因,主要受铜川市所处的经济环境、政策支持、创业指导、创业资金等影响。

  5、缓就业、自愿不就业人数占比较大。因疫情多点爆发,就业市场压力大,高校毕业生求职时求稳心态日趋突出,越来越多人选择考研和考公来缓解压力。自愿暂不就业的人近两年居高不下,慢就业现象明显,2019年为2人,占未就业人数1.0%;2020年为240人,占比37.2%;2021年148人,占比35.4%;2022年为416人,占比59.5%。数据显示,自愿暂不就业(包括拟参加公务员/事业单位考试、考研)的高校毕业生四年来翻了近60倍。

  6、2019-2022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心态平稳,约24.4%的人将求职时间延后。

  7、2019-2022年参加就业见习的占比为32.5%、43.2%、51.4%、19.5%,可见大量的高校毕业生享受过就业服务,但却未通过就业服务实现就业。

  (二)2022年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1、影响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因素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调查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及享受就业服务情况,调查样本是2022届高校毕业生,样本覆盖陕西省41所高校,其中985、211院校7所,师范、医学院校9所,普通本科院校16所,专科院校9所,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200份。

  (1)根据调查得出,2022年影响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因素有:无对应专业岗位、用人单位门槛高、缺少实践经验、身体残疾、配套政策少、就业信息缺乏、薪资待遇低、工作福利差、发展前景差、工作压力大、休假时间短、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岗位对自身健康的影响、面试屡次失败、准备升学、出国、公务员考试、自主创业。其中,对高校毕业生未就业影响排前四的是无对应专业岗位,占比43%;薪资待遇低,占比28.50%;发展前景差,占比20.50%;配套政策少,占比8%(注:问卷调查可多选)。

  2022年影响高校毕业生未就业的因素

3.png

4.png

  (2)有43%的高校毕业生想回铜川就业,却苦于铜川无适合其专业发展的岗位。

  (3)另外,一些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有所偏差,仍然将薪资待遇好作为选择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制约了其发展。

  (4)高校毕业生越来越注重工作福利、工作环境、岗位的发展前景等因素,而据不完全统计,铜川市注册资本在100万以上在业的企业有1685家,但仅5%的企业能为求职者提供五险一金基本保障。

  2、高校毕业生期望的就业服务项目

  据调研,高校毕业生在就业方面期望得到帮助。35%的高校毕业生需要有效就业信息服务;29%的高校毕业生希望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组织各类招聘会;21%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得到就业法律指导;15%的高校毕业生希望学校进行科学职业规划(调研时允许多选)。

5.png

  3、计划回铜就业调查表

  42.5%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省会城市就业,原因在于铜川市距离陕西省会西安较近,西安作为新一线城市,可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前景优越,对高校毕业生吸引力大。32.5%选择在省内其他城市就业,12%的高校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等发达地区就业,13%选择在中西部大中城市就业,愿意回到小城市、乡镇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非常少。而据调查显示有58%的高校毕业生计划回铜就业,42%不打算回铜,可见有超四成的高校毕业生外流。

  (三)2022年铜川市企业招聘人员情况

  调研人员实地调研企业100家,其中国有企业22家,占比22%,民营企业71家,占比71%,其他类企业7家,占7%。

  1、企业招聘人员的渠道50%来自于应聘者自荐或他人推荐,29%来源于企业自身广告招聘,而通过政府公共服务机构线上线下招用到的人员占21%(调研时允许多选)。

  2022年企业招聘人员渠道

6.png

  2、企业招聘员工关注的重要因素为:应聘者的工作经验、专业方向、社会实践或实习经历、面试第一印象和毕业院校,其中,工作经验为第一要素,意味着应届毕业生在企业应聘中不占优势。

7.png

  3、从我市企业招聘员工的专业结构看,数字媒体技术排第一位,其次是计算机应用软件,第三是电子信息类,第四是财会类。而调研得出,回铜高校毕业生专业排名前三的分别为汉语言文学、护理学、学前教育,可见教育类、护理类高校毕业生回铜人数多,理工类人数少,与企业需求极不匹配。

  人才政策宣传基本情况

  2022年,铜川市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促进就业创业政策,加大宣传贯彻力度,取得了积极成效。

  1、全方位服务,利用报到宣传。印发《关于切实做好未就业高校和中专毕业生档案接收工作的通知》《高校毕业生网上经办事项存在问题及建议》等9个文件,从档案转接、证明开具、就业引导、跟踪回访、困难帮扶、人事代理等过程全方位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在省内41所高校发展就业创业服务专员60名,转发宣传就业创业政策和重点企业岗位需求等信息3230条,接待学生咨询300多人。

  2、充分运用媒体,线上线下合力宣传。编印《铜川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政策服务项目清单》《铜川市人才政策摘编》;对接产业链重点企业征集人才需求,并实地协助拍摄《“新”欣向荣、精彩纷呈—高校毕业生走进新兴产业链感受铜川转型发展工作》及岗位推介等宣传短视频41部;制作高校毕业生宣传短视频《创业担保贷款政策》《社保补贴政策》《公共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政策》等23部,深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新材料产业园区、创业大街、孵化基地、京东数字产业园等210余家企业面对面宣传;通过秦云就业、人社网站和今日头条、微信、抖音等平台推送企业岗位信息及招聘活动信息等60期。

  4、立足市场平台,丰富方式宣传。在市人力资源市场设置政策咨询窗口、就业政策宣传栏,在各办理业务的窗口摆放就业政策宣传资料,在招聘会期间发放招聘岗位明细表,在市场电子屏常年滚动播放人力资源市场宣传视频、就业见习补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相关就业政策,使咨询者全面了解就业创业政策及最新企业招聘信息。

  5、短信定向发送,全面精准宣传。依托移动短信群发平台,基于实名制登记系统,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定向发送招聘会讯、就业创业政策等信息。

  二、就业服务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企业方面

  铜川市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的关键时期,存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缓慢,主导产业乏力、人才短缺和外流等问题。经济发展增速低,大部分产业带动力有限,导致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力也有限,面向高校毕业生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少。这样的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的现状决定了铜川市用人单位在吸纳就业时会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铜川市大多数企业都是制造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需要技能人才,如电焊工、操作工、普工等,能提供给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少。

  二是企业招才纳智的政策吸引力不强,不能吸引高校毕业生来铜就业。企业大部分都在工业园区,就业地点远离城中心、公共交通不便利,工作环境较差,薪酬待遇不高,再加上铜川消费水平与工资待遇不成比例,造成高校毕业生想回铜工作,但“有心无力”的局面。

  三是企业缺乏储备人才的意识和能力。中小微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但这类企业因节约成本,往往忽视用人的规范性,存在不签订劳动合同、购买五险一金基本保障率低、不重视人才发展前景等现象,让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二)政府方面

  一是由于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的局限性,所需岗位少,无法提供专业对口的见习、实习以及就业岗位。受疫情影响,举办的招聘会及宣传次数不少,但与高校毕业生所需岗位匹配少,需要的高校毕业生数量就少,久而久之,关注的高校毕业生就越少,造成恶性循环。

  二是政府和高校毕业生之间的公共服务渠道未完全打通,“碎片化时代”导致长时间观看岗位直播人数少。

  三是公共服务数据系统、平台建设需要再提升。数据库、系统等提供岗位信息80%针对技能工人,符合高校毕业生的岗位少;系统更新不及时、不迅速,在获取岗位信息时存在滞后情况。

  四是未能提供给用人单位预期的、合适的人员,导致针对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开展的各类活动,用人单位出于自身经济效益考虑,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高校毕业生方面

  目前,信息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受一些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思潮冲击,导致高校毕业生对就业的理解浮于表面,就业观念产生偏差。缓就业、慢就业、选择性不就业等观念,影响着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是越来越关注薪资福利、行业发展前景、技能提升程度等,且对社会发展的认知片面,对自身认知不全面,对未来工作心存幻想,设置的就业目标与自身实力不符,好高骛远,无法顺利实现就业。

  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的生活条件普遍提高,高校毕业生在家庭方面无生活压力,导致一些毕业生想要就业的内生动力不足,被动的接受毕业即失业状态,毫无恐慌感。

  三是一些高校毕业生人生价值观念淡薄,缺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精神,遇工作压力大等情况容易产生退缩心态。

  三、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策略

  (一)优化政府职能,加强宏观指导

  一是勇于探索,提高工作实效性。政府要拓宽渠道,为高校毕业生谋求更多的优质就业资源和优惠政策,目前,中小微企业成为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要渠道,政府应为吸纳高校毕业生多的中小微企业优先提供优惠政策,增加企业优势,深挖岗位数量,吸引高校毕业生回铜就业。加强政策调研,获取外地市先进经验及措施,提高政策的有效性,让就业服务切切实实落到毕业生心坎上。优化见习单位选择,实现从见习到就业的精准衔接。

  二是政府各级部门与用人单位合作开发就业帮扶项目。积极与企业沟通合作,组织专项技能培训或组织高校毕业生入企培训、结合企业需求培训等,打破专业匹配的限制,扩大企业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专业范围,提高就业率。同时引导和鼓励社会用人单位广泛深度参与高校毕业生人才培养,采取订单培养模式,实现双促进。

  三是加强数据库建设。组织举办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及时更新岗位表,使岗位信息更加容易获取。加强就业数据状况的统计监测,定期开展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及时更新高校毕业生求职意向,联系方式等信息,为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坚实支撑和有效依据,在精准分析、精准匹配及精准对接的过程中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

  四是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根据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需求,大力开发就业形势、面试技巧、职业素质提升、技能培训等有针对性的指导课程,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重视创业培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培训与指导,提高创业成功率。

  五是加强政策宣传,让毕业生全面了解政策。创新服务方式。利用手机等电子设备高度发达的特性,结合微信、抖音等即时通讯工具的特点,让政策以高校毕业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提高就业服务政策知晓率。

  (二)壮大市场主体,提升就业水平

  一是努力经营企业。提高经济收益,扩大企业规模,提升吸纳人才能力,大力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

  二是设置合理的薪酬福利体系。薪酬与福利是高校毕业生选择用人单位的关键因素,企业要结合铜川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企业经济收益,提供合理的薪酬福利待遇,如可以通过提升底薪,设置多元化奖金、津贴和福利,满足员工的底层需求。

  三是实施更有针对性的招聘和留任措施,如五险一金,住宿、休假、排班的科学性、工作氛围等,提升企业竞争力,进而增加高校毕业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降低流失率。

  四是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高校毕业生在本单位的发展也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为高校毕业生提供相应的晋升机会,对员工进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端正就业心态,纠正就业观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学生就业要怀着一颗平实之心,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防止高不成、低不就”。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择业观。

  一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建立对岗位的心理预期,不断提升自身技能水平,从而提高对岗位的胜任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二是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客观认识自我以及就业环境,根据社会需求情况适当调整职业规划,选择适合的职业和工作。

  三是正确理解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就业挑战与创业机遇,了解当前就业形势,多了解国家出台的各类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和就业服务,关注各类招聘会讯信息,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及时抓住工作机遇,灵活就业与创业。

  四是端正发展动机,树立正确价值观念,深化就业价值引领。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纠正好高骛远,好逸恶劳的观念,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扎根基层,锻炼能力,增长才干,在服务国家、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过程中,实现人生追求。


通知:请扫码联系投稿.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