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党报初心 筑牢编校防线 —— 以

  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坚持党管媒体原则,是党报履行 "党和人民喉舌、舆论场压舱石" 职责使命的根本遵循。党报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稿件的重要把关人,肩负着守护新闻真实性、确保出版安全的重大责任。在媒体融合纵深发展的今天,面对海量信息和复杂传播环境,严格落实 "四必看"" 四必查 "编校准则,既是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具体实践,更是践行" 脚底板下出新闻 " 优良传统、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的关键举措。

  一、"四必看":夯实稿件质量根基,守住新闻真实性底线

  (一)看格式规范,塑造党报严谨形象

  格式规范是党报专业性的直观体现,编辑首需审视稿件外在形式的规范性。

  体裁区分要精准:消息以 "新、短、快、活" 记录事实概貌,通讯以多元手法展现事件细节与人物群像,二者不可混淆。编辑需熟练掌握各类体裁特征,为精准编校奠定基础。

  署名表述要严谨:纸媒消息署名 "本报讯(记者 XX 通讯员 XX)",通讯署名 "本报记者 XX 本报通讯员 XX",融媒体时代虽有 "全媒体记者" 等新表述,但需统一规范,避免混淆平台属性。

  标题制作要精良:标题作为 "点睛之笔",必须杜绝字词差错、文题不符,力避主观臆断与 "假大空"。如《河南日报》将 "救人" 修正为 "救火" 的案例,彰显了标题必须忠实于事实的原则,确保准确精炼、客观真实。

  (二)看元素真实,筑牢新闻生命线

  新闻真实性的核心在于基本元素的准确无误,编辑需对时间、数字、名称等进行全方位核验。

  时间表述求精准:避免 "今天"" 昨天 "等模糊表述,统一时间制式,跨年稿件需明确年份,杜绝"2 月 30 日 " 等常识性错误。

  数字使用讲规范:严格遵循国际单位制,区分 "减少" 与 "增加" 的表述方式,约数、列举数字需前后对应,庞大数字务必核查权威来源,如对 "西瓜种植面积占全国 1/10" 的审慎修正,体现了对事实性差错的零容忍。

  名称表述重规范:人名、地名、机构名需精准定位,如 "郑州市管城回族区" 不可简作 "管城区",机构改革后的新名称需及时更新,避免使用 "环保部"" 农业部 " 等旧称,首次出现的机构名称原则上使用全称。

  (三)看语通逻辑,提升稿件传播效能

  语言文字与逻辑表达是新闻传播的载体,编辑需锤炼文字功底,确保稿件通畅精准。

  字词使用需规范:杜绝形近字、音近字差错,如 "的、地、得" 误用,"台账" 误作 "台帐" 等;遵循《现代汉语词典》新规范,如 "蹚出新路" 不再用 "趟";避免用词重复,牢记固定搭配,如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而非 "推进"。

  标点符号细斟酌:重视 "小标点" 的 "大作用",规范顿号、引号、书名号等使用,如 "三四里" 不可加顿号,完全引用的标点应置于引号内。

  逻辑链条必完整:避免题文不符、内容重复或丢失,消除歧义表述,如将 "宣传正反典型" 修正为 "宣传正面典型,用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确保语义清晰、逻辑严谨。

  (四)看风险防控,守牢舆论安全关口

  党报编辑需增强政治敏锐性,对潜在风险保持高度警惕。

  舆情风险早预判:确保稿件内容与国家政策、宣传口径、法律法规、公序良俗一致,领导活动报道严格遵守字数与导语规范。

  敏感内容严把关:杜绝民族、宗教、性别、地域歧视等表述,规范使用 "残疾人"" 困难群体 ""犯罪嫌疑人" 等称谓,避免引发负面舆情。

  数据来源细核查:引用网站数据需追溯源头,规避自媒体或道听途说信息,确保数据权威可信。

  二、"四必查":强化政治把关意识,践行舆论导向要求

  (一)查姓名职务,维护政治表述严肃性

  姓名职务表述关乎政治严肃性,必须精准无误。

  姓名职务严核对:杜绝形近字、音近字差错,规范职务称谓,如 "区委书记" 不可简作 "区书记","村委会主任" 不可称 "村长";人大、政府、检察系统职务表述需准确,如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检察院检察长 " 等。

  排序规则要遵循:领导职务排序按级别高低,同级职务党内在前,离职领导需规范使用 "原" 字,如 "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原省林业厅厅长 "。

  (二)查重要表述,确保政治方向正确性

  重要提法、引语和会议名称是政治表述的关键,必须与权威口径保持一致。

  固定提法不偏差:对 "一带一路""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等国家战略," 两个确保 ""十大战略" 等地方部署,以及 "焦裕禄精神" 等精神内涵的表述,严格对标《人民日报》、新华社等权威媒体。

  重要引语保准确:引用重要领导人讲话需逐字核对,确保完整无误,不可多字、少字或断章取义。

  会议名称需精准:区分人大、政协会议届次表述,如 "几届几次" 的规范使用,避免混淆出错。

  (三)查绝对表述,坚守新闻客观严谨性

  新闻报道需摒弃绝对化语言,保持客观中立立场。

  慎用极端词汇:对 "国内唯一"" 省内首家 ""最佳" 等表述,务必查询权威出处,可改用 "较好"" 部分 " 等限定词,如无法核实则删除,避免陷入虚假宣传争议。

  坚守客观原则:新闻语言应基于事实,避免主观评价,通过具体事例展现成效,而非依赖夸张表述。

  (四)查存疑内容,履行终审把关责任感

  编辑需树立 "第一责任人" 意识,对任何疑问一查到底。

  疑问之处必核实:无论稿件来源与作者,对超字数、非新闻写法、纸质与电子稿不一致等问题,均需与记者、值班主任、上级领导沟通确认。

  留痕管理促规范:在采编系统备注核查过程与结果,确保风险可知可控,维护党报公信力与影响力。

  三、坚守初心使命,锻造过硬编校队伍

  党报新闻编辑肩负着特殊的政治责任与历史使命,必须以 "四必看"" 四必查 "为镜,不断提升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要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 的嘱托,深入基层、扎根群众,以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守护新闻真实性,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社会舆论,让党报始终成为传递党的声音、反映人民心声的坚强阵地,为新时代新闻舆论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河南日报全媒体编辑部 王平 此文有删减)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