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恒卫)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这是辛弃疾词中的句子。有些城里人往往娇生惯养,就像庭园里的花朵,娇艳而柔弱,经不起风雨;乡下人却好似田头溪边随意生长的野荠菜一样,任凭风吹雨打,依旧茁壮生长。在春日和煦的阳光下,荠菜花随意点缀在田野间,细小洁白的花朵热烈地开着,散发出不尽的芬芳。
荠菜不仅生命力旺盛,点缀了乡野的风景,而且是一道佳肴美味,丰富了我们的餐桌。在农村度过童年的人,恐怕都有过挑荠菜的经历。持一把小铲,挽一个竹篮,在春光明媚的田间地头寻觅那青青的荠菜,它往往代表着童年、亲情、故乡和旧时光。
物质匮乏的年代,荠菜类的野菜多是用来调节寡淡的品味,充实饥饿的口腹。现在生活改善了,吃野菜是挑剔地品尝,要的是那乡野的气息、自然的风味。
荠菜最佳的做法是做馅。小时候在乡下,我和兄弟妹妹们挑回荠菜﹐母亲一般是将洗好的荠菜切碎,和剁碎的肉、白菜心儿、胡萝卜等和在一起做馅包饺子。记得母亲说过,荠菜仅与肉和在一起做馅,不加别的蔬菜的话,煮出来的饺子,荠菜像草,肉馅发硬,口感不好。
也曾见过母亲用荠菜馅儿包春卷。油炸过的荠菜春卷外焦内软,一口咬下去,清香异常。只是那个年代油和肉都十分紧张,炸春卷又特别伤油,母亲也仅是偶尔一做,解解我们肚里的小馋虫儿。
荠菜也可凉拌。若是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便会将洗净的荠菜在开水里过一下,切碎,拌上干丝,淋上香油,端上桌子给客人品尝。
记得传统戏曲《寒窑记》中曾描述这样一个情景:王宝钏带着一对儿女,为等待渺无音讯的丈夫,在废弃的寒窑里苦苦守候十八年,靠挑荠菜挖草根度日,终守得为国戍疆的薛平贵荣归故里,此事被传为千古佳话。
荠菜这些野菜,注定是大俗大雅的东西。穷困的日子,普通百姓以它充饥糊口。而今康富的日子,因了它的清雅淡爽,成了餐桌上推崇的佳品。然而,一箸入口,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也许咀嚼出不同的春天味道……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