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辛恒卫)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已经度过了60多个国庆节。最难忘的是1973年,我13岁那年的国庆节,翻山过岭,步行20多里,享受了一回难得的看电影庆国庆的“精神大餐”。
那年我正在小学四年级读书,国庆节这天早晨,得到一个消息,离我们20多里远的熨斗公社,把县里的电影队请来了,将放映一场电影呢!
要知道,在我们程家公社,已经有一两年没有见到过电影队的影子了,于是我暗暗决定,要到熨斗公社去看一场电影!
上午下课回到家里后,把几个刚上二年级的小伙伴找到一起,告诉他们这个消息,想不到小伙伴们都异口同声地说:去!但当回家告诉父母时,得到的却是反对。很快,其他小伙伴传来消息说,家长也不允许黑灯瞎火地跑那么远看电影。正当我们感到沮丧时,事情有了转机!同生产队的几个比我们大五六岁的年轻人也要去熨斗公社看电影。有成年人同行,家长们最后答应了我们的请求。
国庆节那天傍晚,生产队收工以后,我们开始出发。从山里峡,经冯家亚,天色尚早,路也好走。然而,一过了冯家亚,天就慢慢暗了下来,同时,路也全部是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不熟悉这山路的我们,只有手牵着手,小心翼翼地慢慢摸索着前行。当我们风尘仆仆赶到熨斗公社门口时,黑压压的人群已经占据了整个公社门前的操场。还好,因为等公社的干部,电影还没有正式开始放映,只是在放映一些宣传时事政治的幻灯片。于是,我们开始四处寻找可以立足的地方。
情况很快让人失望了:从银幕下直到操场的尽头,全挤满了人,连操场上的几棵大核桃树上,也有人爬了上去,趴在上面瞅着银幕。姗姗来迟的我们,根本找不到看电影的地方了。东寻西找了一会,突然看到,银幕背面有一块小空地,能够容纳一些人。于是,灵机一动,我们这群外乡人跑到银幕背面看电影了!说实在话,在背面看电影,一切都是反的,真是有些别扭,不过,一两年没看过电影了,大有“饥不择食”的感觉,所以即使觉得看着别扭也很满足。
很快电影开始了。先是放映“时事简报”,“时事简报”放完以后,银幕上出现的又是“如何防治小麦红蜘蛛病虫害”的科普片。科普片放映结束,现代京剧《沙家浜》这部正片开始了。对于当时的人来说,这铿锵的锣鼓、悠扬的旋律,早已经从村头的大喇叭里听得再熟悉不过。不过,通过银幕看看“真人”演出,我们的兴奋之情自然而然地洋溢了出来。当郭建光等演员出现在银幕上时,黑压压的观众群中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我们也跟着银幕上的人,哼起那些京剧唱段来。一场电影,几乎变成了场上场下的互动,那场面真是热闹非凡。
《沙家浜》放映完,已经是半夜时分。秋天的夜,透出浓浓的凉意。大家以为电影就这样结束了,操场上不少人准备退场了。这时,放映员讲话了。他说,为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4周年,下面,我们将再放映一部战斗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听到这话,刚才躁动的操场又渐渐恢复了平静。
《渡江侦察记》,大伙是第一次看到感到很新鲜。所以,经过合计,我们都留了下来,继续耐心地享受这场“精神大餐”。夜越深,气温越低,露水也渐渐出现,打湿了人们的头发。出发时穿着短袖衣衫的我,不时打起寒噤。实在冷了,就在原地跺几下脚,增加一点热量,来抵御凉的侵袭,坚持着看电影。
电影结束后,已经是凌晨时分。四面八方的小路上涌现出了星星点点的火光,我们这群人,没有火把,只有借着别人的余光,缓缓地往家走。当大伙回到家里时,天边已经泛出了鱼肚白。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