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劳务品牌:塞上金名片,就业新引擎 (四十六)

  (通讯员:榆林市人社局     初审:央行  央通达   郝绍杰   许宝平  审编:杨川)

1.jpg

2.jpg

5.jpg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 榆林,这片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土地,正以劳务品牌为笔,绘就着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壮美画卷。近年来,榆林将发展劳务品牌、壮大劳务经济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宛如匠心雕琢美玉,精心打造着一张张亮丽的就业名片。

100.jpg

  劳务协作,架起两地 “连心桥”

  今年 5 月,榆林与扬州人社局在榆林阳光广场共同举办了 2025 年扬榆劳务品牌交流促就业系列活动。此次活动犹如一场盛大的人才盛宴,吸引了扬州市的 19 个劳务品牌和榆林各地的 17 个劳务品牌齐聚一堂。两地 120 多家企业更是诚意满满,为求职人员提供了 5000 多个就业岗位,涵盖制造业、服务业、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这一场 “双向奔赴”,恰似一座 “连心桥”,架起了劳务协作与产业互助的坚实纽带,让人才与岗位得以精准对接,为两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01.jpg

  特色品牌,绽放塞上风采

  十月份,榆林的 6 个特色劳务品牌更是走出榆林,参加了陕西省劳务品牌交流活动,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星,在全省的舞台上绽放着独特的光芒。

  “府谷镁工”,府谷因连续 13 年成为全球最大的金属镁生产基地,素有 “世界镁都” 之称。府谷镁企业的不断壮大,让全县的就业规模如滚雪球般不断扩大,劳务品牌效应更是日益强劲,成为了榆林劳务品牌中的一颗耀眼明珠。“塞上驼城家政人”,依托榆林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如同一朵盛开的塞上奇葩,以其专业、细致的服务赢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为榆林的家政服务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定边炉馍工”,定边炉馍承载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宛如一位穿越时空的使者,它不仅是陕北特色美食,更是文化符号。定边炉馍工们肩负着延续传承炉馍文化的重任,助推着产业的蓬勃发展,让这一古老的美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吴堡挂面匠”,吴堡县的手工空心挂面久负盛名,如同一根根细长的银丝,连接着当地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增收路。依托这一特色产品,众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过上了富足的生活。

  “绥德石雕汉”,绥德的石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影响力。它宛如一座艺术的宝库,为当地及周边劳动力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助力群众增收,成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子洲芪农”,子洲黄芪是榆林南部县区农业特色产业的典型代表,如同一颗颗金色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当地锚定中药材产业,坚持链式思维,打造百亿级中药材产业集群,为群众打造了致富引擎,推动着产业富民的步伐不断加快。

102.jpg

  成效显著,助力经济腾飞

  据统计,榆林劳务品牌累计带动就业人数达到 121424 人,这一数字犹如一座坚实的里程碑,见证了榆林劳务品牌在稳定就业形势、增加居民收入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劳务品牌的发展还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通过品牌化运营,提高了劳务输出的附加值,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增长,累计产生的经济效益近 30 亿元,宛如一股强劲的动力,为就业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能,有效服务于全市稳经济稳就业的工作大局。

103.jpg

104.jpg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谱新篇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展望未来,榆林将坚持把劳务品牌 “壮大升级” 作为发展方向,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有力的举措,加大品牌培育力度。从高端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等行业培育创建更具榆林特色的劳务品牌,如挖掘能源化工领域的专业人才,打造文化旅游方面的特色服务团队;加强对品牌的宣传、设计和包装,让榆林劳务品牌如同一颗颗闪耀的星星,在更广阔的市场中绽放光芒;加强品牌人才培养,为劳务品牌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让人才成为推动劳务品牌发展的核心力量;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劳务品牌建设,为劳务品牌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榆林劳务品牌必将如大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为榆林的经济社会发展谱写更加绚丽的篇章。


1.jpg

  (评论员:杨永忠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塞上金名片,就业新引擎 —— 榆林劳务品牌发展点评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在榆林这片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土地上,劳务品牌正以蓬勃的生命力,成为推动乡村振兴与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近年来,榆林将劳务品牌建设置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战略高度,用匠心雕琢就业名片,用实干搭建增收桥梁,其发展路径清晰、成效显著,堪称区域劳务经济发展的典范。

  从劳务协作的广度来看,榆林展现出了开放共赢的格局。今年 5 月,扬榆劳务品牌交流促就业系列活动的举办,犹如一场精准对接的 “人才盛宴”。19 个扬州劳务品牌与 17 个榆林劳务品牌齐聚,120 多家企业释放 5000 多个涵盖多领域的岗位,不仅实现了人才与岗位的高效匹配,更架起了两地产业互助、资源共享的 “连心桥”。这种跨区域的劳务协作模式,打破了地域限制,让榆林的劳务资源与扬州的产业需求深度融合,为两地经济注入了新活力,也为全国跨区域劳务合作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在特色品牌培育方面,榆林更是将地域文化与产业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走出榆林、亮相陕西省劳务品牌交流活动的 6 个特色品牌,每一个都是一张独特的 “塞上名片”。“府谷镁工” 依托 “世界镁都” 的产业根基,让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塞上驼城家政人” 凭借专业服务赢得市场认可;“定边炉馍工” 在传承两千年美食文化的同时助推产业发展;“吴堡挂面匠” 以手工空心挂面为纽带,连接起村民的家门口就业路;“绥德石雕汉” 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力,为群众增收提供支撑;“子洲芪农” 锚定中药材产业,打造百亿级产业集群。这些品牌不仅凸显了榆林的地域特色,更实现了 “一品牌一产业一增收” 的良性循环,让劳务品牌成为彰显塞上风采的重要载体。

  从发展成效来看,榆林劳务品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 “成绩单”。累计带动就业 121424 人,产生近 30 亿元经济效益,这一组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就业增收的希望,是地方经济稳增长的坚实支撑。通过品牌化运营,榆林劳务输出摆脱了 “低端化、零散化” 的困境,实现了从 “劳务输出” 到 “品牌输出” 的升级,既稳定了就业形势,又提高了劳务附加值,为全市稳经济稳就业大局提供了强劲动能,充分彰显了劳务品牌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展望未来,榆林劳务品牌的 “壮大升级” 之路充满机遇与潜力。聚焦高端能源化工、文化旅游等优势行业培育新品牌,加强品牌宣传包装与人才培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系列举措精准契合了榆林的产业特色与发展需求。相信随着这些举措的落地实施,榆林劳务品牌将进一步扩大影响力、提升竞争力,不仅能为更多群众搭建致富平台,更能为榆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出 “塞上金名片” 更加绚丽的新篇章。

  总体而言,榆林劳务品牌的发展,是立足地域实际、聚焦民生需求、服务发展大局的生动实践。它不仅是就业的 “新引擎”、经济的 “新支撑”,更是乡村振兴的 “新动能”,其发展经验值得各地学习与借鉴。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