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高山菜工:以技赋能蔬产业 品牌催富秦岭间 (十一)

  (通讯员:宝鸡市劳动就业服务处   梁宝义  初审:央行  央通达  惠宽霞 审编:杨川 )

4.jpg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秦岭腹地的太白县,这 “万颗子” 化作了漫山遍野的高山蔬菜,更孕育出 “太白高山菜工” 劳务品牌的蓬勃生机。素有 “亚洲天然植物园”“中国生物基因库”“关中水塔”“陕西的青藏高原” 之誉的太白县,坐拥海拔 800-1800 米的优质耕地,年均气温 7.7 摄氏度、无霜期 158 天的独特气候,让这里成为高山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绿色有机农产品的绝佳适生区。如今,全县 10 万亩以上的高山绿色蔬菜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 86%,85% 的群众投身蔬菜生产,73% 的农民收入源于此业 —— 这片沃土之上,“太白高山菜工” 正以专业技能为笔,书写着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篇章。

1.jpg

技术研讨

  “打造农技劳务品牌,壮大高山蔬菜产业”,这句宣传语不仅是 “太白高山菜工” 的发展目标,更是当地以品牌赋能产业的实践指南。为推动劳务产业向品牌化、专业化、规范化迈进,太白县人社局锚定 “就业促增收” 核心方向,立足本地生态禀赋与产业根基,创新构建 “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劳务人员” 服务模式。这一模式巧妙将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精准嵌入蔬菜种植、管护、采收、销售全产业链,让群众从 “零散务工” 转向 “专业就业”,从 “靠天吃饭” 变为 “凭技增收”。

2.jpg

技术观摩

3.jpg

机械育苗

  经过精心培育,“太白高山菜工” 成功获评市级劳务品牌,成为连接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的坚实桥梁。截至目前,该品牌已吸纳带动 3120 人就业创业,创造劳务经济收入 4480 万元,拉动直接经济效益 2.1 亿元。一组组亮眼数据背后,是 “太白高山菜工” 与高山蔬菜产业的双向赋能:品牌为产业注入专业人力支撑,让蔬菜种植更具效率、更有品质;产业为品牌提供广阔发展空间,让劳务人员在家门口就能找到稳定增收的门路。

4.jpg

带动就业

5.jpg

成果展示

  如今,“太白高山菜工” 已成为太白县群众就业增收的 “金名片”,既是当地绿色生态产业的金字招牌,更是秦岭深处百姓迈向富裕生活的 “助推器”。未来,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这支专业队伍必将继续深耕蔬菜产业,让 “秦岭好物” 走出深山,让更多群众借着这一品牌实现 “蔬” 香满田、收入满仓,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之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1.jpg

  (评论员:杨永忠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太白高山菜工:以技赋能 “蔬” 产业 品牌催富秦岭间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被誉为 “亚洲天然植物园” 的秦岭腹地太白县,这 “万颗子” 早已超越谷物的范畴,化作漫山遍野的高山蔬菜,更孕育出 “太白高山菜工” 劳务品牌的蓬勃生机。在这里,86% 的耕地种满绿色蔬菜,85% 的群众投身蔬菜生产,73% 的农民收入源于此业 —— 一组组硬核数据背后,是 “太白高山菜工” 以专业技能为笔,在生态沃土上书写的产业兴、百姓富的秦岭答卷,更勾勒出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民生改善与品牌建设双向赋能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太白县的底气,源于得天独厚的生态禀赋;“太白高山菜工” 的崛起,则始于对这份禀赋的精准转化。海拔 800-1800 米的优质耕地、年均 7.7 摄氏度的凉爽气候、158 天的无霜期,让这里成为高山反季节蔬菜的 “天然温室”,但要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富民优势,离不开专业力量的支撑。当地深谙此理,以 “打造农技劳务品牌,壮大高山蔬菜产业” 为导向,锚定 “就业促增收” 核心,创新构建 “龙头企业 + 专业合作社 + 劳务人员” 服务模式 —— 这一模式绝非简单的资源拼凑,而是将脱贫户精准嵌入蔬菜种植、管护、采收、销售全产业链的 “闭环设计”:企业提供技术标准与市场渠道,合作社搭建组织桥梁,菜工们则凭借专业技能实现从 “零散务工” 到 “专业就业” 的跨越,从 “靠天吃饭” 到 “凭技增收” 的蜕变。这种 “三方联动” 的机制,让生态红利通过技能的 “传导链”,精准流进了百姓的钱袋子。

  品牌的价值,在于与产业的双向成就;数据的背后,是民生温度的真实写照。当 “太白高山菜工” 成功获评市级劳务品牌,它便不再是零散的务工群体标签,而是成为连接产业发展与群众就业的 “黄金纽带”:3120 人通过品牌实现就业创业,4480 万元劳务经济收入进账,2.1 亿元直接经济效益落地 —— 每一个数字,都是 “菜工” 与 “蔬菜” 双向赋能的见证。对产业而言,专业菜工的加入让种植流程更规范、管护技术更精准、采收效率更高效,让 “秦岭好物” 的品质有了稳定保障;对群众而言,家门口的产业平台让就业不再 “背井离乡”,掌握的种植技能让收入有了 “硬核支撑”。曾经可能闲置的劳动力,如今变成了懂技术、会管护的 “新农人”;曾经靠天收成的 “土疙瘩”,如今种出了带露珠、有品质的 “致富菜”——“太白高山菜工” 用实践证明,劳务品牌不是凭空打造的 “虚名”,而是扎根产业、服务民生的 “实功”。

  从生态优势到产业优势,从专业技能到富民成果,“太白高山菜工” 的故事,本质上是一场 “绿水青山” 向 “金山银山” 的成功转化。它既是太白县绿色生态产业的 “金字招牌”,更是秦岭深处百姓迈向富裕的 “助推器”:对县域发展而言,品牌让高山蔬菜从 “小众特产” 变成 “主导产业”,夯实了生态经济的根基;对普通群众而言,品牌让 “务菜” 从 “临时活计” 变成 “稳定职业”,点亮了家门口的增收希望。这份 “生态护得住、产业兴得旺、百姓富得起” 的平衡,正是 “太白高山菜工” 最珍贵的价值所在。

  展望未来,随着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太白高山菜工” 必将在秦岭深处续写新的篇章。当更多专业菜工深耕田间,“秦岭好物” 将带着山野的清新走出深山;当更多群众借着品牌实现 “蔬” 香满田、收入满仓,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之路将越走越宽。在这片被秦岭滋养的土地上,“太白高山菜工” 终将以技能为犁、以品牌为种,耕出更丰饶的产业图景,结出更饱满的民生硕果。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