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社保路:改革让民生保障更有温度—— 三原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周荣的基层实践手记

  (通讯员: 三原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周荣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50.jpg

  “每月 3800 元的养老金,够买菜吃药,心里踏实。” 在社区服务时,退休工人这句朴实的话语,让在社保经办岗位坚守 20 年的周荣至今难忘。从手工录入到系统智能审核,从 “跑断腿” 排队到 “掌上办” 即时办,这位 “老社保人” 亲历的服务迭代,正是社保改革扎根民生土壤的生动缩影。近期,结合《强信心促发展》一书的学习感悟,周荣对社保改革的民生价值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

20.png

  改革之需:回应群众的真实期盼

  “社会保障是民生保障的重要基石,改革从来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周荣的感慨源于现实挑战:随着灵活就业人员占比逐年提升,部分群体因流程复杂未及时参保;老年群体对 “就近办”“免申即享” 的需求日益迫切;基金安全监管也面临从 “线下” 到 “全链条” 的升级考验。

  这些变化背后,是社保改革的三重使命。在服务群众层面,社保经办直接对接 “急难愁盼”,每一项调整都朝着 “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的目标推进。面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收支压力与新就业形态参保难题,改革通过制度、技术与服务创新构建更具韧性的保障体系。而从退休人员养老金连续上调到各类待遇精准发放,社保作为 “二次分配” 重要抓手,正持续缩小收入差距,成为促进公平的重要支撑。

  实践之变:从柜台到心间的服务升级

  在三原县社保服务大厅,改革的成效体现在一个个具体场景中。过去办理退休手续需携带 10 余份材料,遗漏一项就要 “来回跑”,如今通过大数据比对,工作人员提前联系临近退休人员核对信息,变 “群众找政策” 为 “政策找群众”。“以前帮员工办退休要专门跑窗口,现在服务送上门,我们省心,职工也满意!” 当地一家企业负责人的话道出了许多人的感受。

  跨部门协同让办事效率大幅提升。通过 “一主两翼” 模式与全国社保平台支撑,社保部门已实现与公安、税务、卫生等部门的数据共享,配合综合柜员制改革,大量证明材料被精简,就像赣州章贡区那样,让经办人员从 “专才” 变 “通才”,有效解决了窗口 “冷热不均” 问题。

  基金安全防线也在技术赋能下不断加固。依托 “全国社保基金平台”,系统可自动识别同一时段大量补缴、异地重复领取待遇等异常数据,生成风险预警清单,实现高风险业务全覆盖核查。这种 “用数据监管” 的模式,相比过去的人工抽查,不仅效率更高,也为群众的 “养老钱” 装上了 “安全锁”,正如漯河市养老保险中心构建的 “教育 + 制度 + 监督” 防控体系,筑牢基金安全底线。

41.jpg

  初心之举:把小事办进群众心里

  “社保工作看似琐碎,却连着千家万户的期盼。” 周荣始终记得那位身在外地的患病老人。因无法亲自办理养老认证,老人的养老金被暂停发放,急得直掉眼泪。接到求助后,社保中心立即启动紧急预案,安排工作人员上门核实情况,及时恢复待遇并补发,老人拉着他们的手感慨:“你们比我亲儿子还贴心。”

  这样的暖心服务正在常态化开展。为让政策真正 “看得懂、算得清”,社保部门通过微信公众号、宣传册、媒体投稿等多种方式开展宣传,如同北海银海区打造 “银海保妹” 品牌那样,让政策解读更接地气。针对经办中的 “堵点、难点、痛点”,工作人员集思广益优化流程,同时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群众诉求及时解决。正如周荣所说:“社保人的初心,就是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让每一项政策都带着温度落地。”

  从手工台账到数字平台,从被动受理到主动服务,二十年社保路见证了改革的深度,更彰显了民生的温度。“改革不停顿,服务不止步。” 周荣坚信,随着数字化改革持续推进,社保服务将更加精准高效,这张民生保障网也将越织越密,让更多人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温暖与安心。



A.png

B.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