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窗口的青春答卷:于平凡处见初心

  (通讯员:延川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张倩倩   初审:杨川  审编:杨川)

41.jpg

  指尖抚过案头码放整齐的档案,纸张边缘的磨痕记录着六载春秋的坚守。从初登岗位时面对政策条文的手足无措,到解答群众咨询时的从容笃定;从办理业务时的小心翼翼,到如今独当一面的"业务能手",延川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的张倩倩在方寸窗口间,写下了一份关于成长与坚守的青春答卷。而这份蜕变的起点,始于四年前那个疫情中的电话。

  2021年春,疫情防控仍在关键阶段,线下服务受限的特殊时期,社保经办服务的热线成了连接群众需求的重要桥梁。那天,张倩倩刚整理完一批转移接续材料,急促的电话铃声便打破了办公室的宁静。

  "同志,我急着转养老保险,这月不办好新单位就没法缴费了,可我现在在咸阳,回不去延川啊!"电话那头的王女士声音带着哭腔,话语间满是焦灼。原来,王女士刚从延川跳槽到咸阳工作,对社保转移流程一无所知,加上疫情期间跨市出行不便,眼看缴费截止日期临近,她急得团团转。

  "您别慌,我们有'不见面服务',不用跑现场就能办。"张倩倩连忙安抚,一边翻开转移接续操作指南,一边耐心引导,"您先打开政务服务APP,找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模块,我一步步教您弄。"从身份核验时的照片拍摄技巧,到参保缴费凭证的上传位置,她细致讲解每一个步骤,遇到王女士操作卡顿的地方,就反复演示说明,原本预计一小时的流程,足足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完成信息提交。当天下午,系统显示转移手续办结时,张倩倩第一时间拨通了王女士的电话,那头传来的哽咽感谢让她鼻尖一酸。

  三天后,单位收到了市长信箱转来的感谢信,信中写道:"隔着电话都能感受到工作人员的耐心,疫情挡得住出行路,却挡不住贴心服务。"这段经历让张倩倩真切体会到,社保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却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幸福指数,一次耐心解答、一次高效办理,都能为群众点亮希望。

44.jpg

  这份感悟,成了她工作中的"定盘星"。2024年,因业务精湛,张倩倩调任三级审核岗位,负责参保信息终审把关。这个岗位被称为社保基金的"安全阀",一个数字误差可能影响群众退休待遇,一处流程疏漏就会造成来回跑腿。为此,她给自己立下三条"铁规矩":政策文件逐条研读,不凭经验下结论;经办材料逐项核对,不省环节图省事;疑问事项多方求证,不打折扣搞变通。

  有同事劝她:"审核差不多就行,太较真影响效率。"她却认真回应:"效率要讲,但精准更重要。我们多花十分钟核对,群众就能少跑百十里路;我们多尽一份心,基金安全就多一分保障。"去年年底,她在审核一批退休人员待遇时,发现一位参保人的缴费年限计算有误,及时联系社保征缴部门核实补录,为对方挽回了近千元的月度养老金。

  在延川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像张倩倩这样的青年干部还有很多。他们扎根窗口一线,用"绣花功夫"打磨业务能力,用暖心服务化解群众难题。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波澜壮阔的叙事,他们却在社保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用专业与坚守诠释着责任担当。

54.jpg

  青春的模样,从来不止一种姿态。对于社保经办人员而言,青春是窗口前的耐心解答,是键盘上的精准录入,是档案里的细致核查,是把"群众事无小事"的信念融入每一次服务中。正如张倩倩常说的:"我们站的是服务窗口,更是民心窗口,把每一件平凡事做好,就是最不平凡的坚守。"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