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华阴市创新 “1355” 模式 多举措稳就业促增收

  (通讯员:张晓波  初审:李永明  审编:杨川)

1.jpg

  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百姓福祉。渭南华阴市人社局创新实施 “1355” 工作思路,通过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聚焦重点群体、提升服务水平等系列举措,全力推进稳就业促增收工作取得实效。

1.jpg

  打造 “华山 +” 品牌,提升劳务输出质量

  依托华山品牌影响力,华阴市人社局围绕家政、技工、保安、地方特色美食领域,着力打造 “华山家政”“华山技工”“华山保安”“华山美食” 等 “华山 +” 劳务品牌,构建起 “一核四极” 劳务品牌体系。通过专业化培训、标准化管理,推动 “华山 +” 劳务品牌走出渭南、迈向全国,有效提升劳务输出的就业质量。

  拓宽三大就业渠道,挖掘岗位潜力

  拓展省外就业通道

  积极与福州、镇江等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开展劳务对接,组织 “人社服务进企业” 活动,深入了解企业用工需求,建立企业用工信息库,促进农村劳动力向省外转移就业。

  深耕省内就业市场

  加强与西安、渭南等地合作,重点对接罗敷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针对园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企业用工需求,搭建精准匹配平台,助力更多劳动力实现省内稳定就业。

  激活旅游带动效应

  依托华山旅游资源,深化与华旅、三特索道、太华索道、御温泉等旅游龙头企业协作,发挥企业协会、商会作用,深度挖掘旅游产业链 “吃住行游购娱” 就业岗位,实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

  聚焦五类重点群体,强化精准帮扶

  服务高校毕业生

  开展就业公共服务进校园、就业见习岗位募集推介行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岗位推荐、职业培训、创业扶持等一站式服务。

  关怀农民工群体

  推进农民工就业服务平台建设,打造 “农民工之家”,为农民工提供政策咨询、困难帮扶、权益维护等暖心服务。

  保障脱贫劳动力

  统筹用好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脱贫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实现公益性岗位兜底安置效益最大化。

  助力退役军人就业

  建立失业退役军人动态管理台账,通过职业指导、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其尽快实现再就业。

  帮扶就业困难人员

  健全就业困难人员帮扶机制,做好认定与动态管理,落实就业援助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助力其实现就业。

  提升五方面服务,优化就业环境

  强化政策宣传

  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提升就业创业政策知晓率。

  完善信息平台

  持续优化 “秦云就业” 公共就业信息平台,发挥 “零工市场大数据” 管理平台作用,提高就业服务信息化水平。

  推动政策落地

  加快落实就业创业优惠政策,强化重大项目和重点企业用工保障调度,精准助企招工。

  创新零工服务

  发挥零工市场(驿站)优势,推进零活进村(社),构建村(社)“一刻钟” 就业服务圈。

  开展专项活动

  常态化举办 “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招聘月” 等就业专项服务活动,让就业服务更便捷高效。

4.jpg

  华阴市人社局将持续深化 “1355” 工作模式,创新工作举措,优化就业服务,全力保障就业形势稳定,助力群众增收致富,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