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编:杨川)
作者:秦北虎 书
编者按: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在农耕文明的智慧里,“秋后” 从来不是简单的时序更迭,而是蕴含着对耕耘与收获、责任与惩戒的深刻认知。5 月 10 日,陕西城乡劳动就业融媒体特邀书法家秦北虎大师挥毫写下 “秋后” 二字,以传统文化为镜,映照当下责任担当。
“秋后收获” 彰显着辛勤耕耘终有回报的天道酬勤,“秋后算账” 传递着对过错必追的责任意识,“秋后问斩” 更警示着法律威严不容触犯。这些跨越千年的文化密码,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全省人社、民政、医保、退役军人事务等系统工作部署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警示意义。融媒体此举,意在以 “预防与警惕” 之心、“点到为止” 之妙,提醒每一位从业者:唯有恪守职责、敬畏规则,方能在人生与事业的 “秋后” 收获心安理得的果实,避免面临追责问咎的困局。愿这力透纸背的 “秋后” 二字,成为高悬的明镜,时刻照见初心,指引正道。
《秋后》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秋后” 二字如同一个内涵丰富的文化密码,串联起农耕文明的时序智慧与社会治理的哲学思考。从 “秋后收获” 的丰饶喜悦,到 “秋后算账” 的责任清算,再到 “秋后问斩” 的法律威严,“秋后” 一词跨越了经济、伦理与法治的维度,折射出中华民族对时间、秩序与正义的深刻理解。
秋收时节,金黄的稻浪翻滚,饱满的果实压弯枝头,“秋后收获” 是农耕文明最具象的生命礼赞。春种秋收的自然规律,让 “秋后” 成为检验辛勤劳作的标尺。每一粒粮食的归仓,不仅是物质的积累,更是对生命循环的敬畏与尊重。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懂得了耐心等待与辛勤付出的价值,也明白了顺应天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这种收获的喜悦,早已超越了物质层面,升华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秋后算账” 则将时间的刻度转化为责任的计量。在农业社会,账目需在秋收后厘清,确保交易公平、分配合理。随着社会发展,这一概念逐渐演变为对过错、失误的回溯与追责。它提醒着每个人,任何行为都需要付出代价,任何责任都不能逃避。在现代社会的商业活动、政治治理乃至日常生活中,“秋后算账” 是维护公平正义的重要机制。它让人们在行动时保持敬畏之心,不敢肆意妄为,从而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行。
“秋后问斩” 是古代法律制度与自然观念相结合的产物。古人认为,秋季万物肃杀,顺应天时执行死刑,体现了对自然秩序的遵循。这种做法虽然带有一定的迷信色彩,但在客观上也起到了维护法律威严、震慑犯罪的作用。它让人们明白,法律的惩戒虽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在现代法治社会,虽然不再有 “秋后问斩” 的形式,但法律的公正性和权威性依然是社会稳定的基石。每一次公正的审判,都是对 “秋后问斩” 精神的延续,都是对正义的捍卫。
“秋后” 所蕴含的这三重寓意,看似独立,实则相互关联。收获是对过去努力的肯定,算账是对行为后果的审视,问斩则是对严重过错的惩戒。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引导着人们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追求公平正义,实现自我价值。
在当今社会,“秋后” 的这些寓意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既要在各自的领域辛勤耕耘,收获成功的果实;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及时清算过错;更要坚信法律的公正,让正义得到伸张。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时间的长河中,书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推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