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百姓心为心,筑牢养老保险民生基石 —— 学习《强信心 促发展》第六章的实践感悟

  (作者:汉中市南郑区养老保险经办中心  张馨月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34.jpg

  养老保险经办工作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紧密相连,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关键 “压舱石”。2024 年出版的《强信心促发展》一书里第六章 “以百姓心为心”,深入阐述了新时代民生工作的核心内涵,凭借深厚的为民情怀,为新时代民生工作指明前行方向,也给基层经办人员带来了重要的思想指引和实践依据。身为养老保险经办一线的工作人员,我深切感受到,养老保险工作不只是政策的具体执行,更承载着极为厚重的民生责任。唯有始终秉持把群众当作亲人,将群众之事视为家事的工作理念,才能保障社会保障政策得以有效落实,让民生保障更显温度与力量。

42.jpg

  以百姓需求为导向,增添经办服务温情

  《强信心促发展》第六章开篇便指出:“为谁而改革,这是一个关乎改革性质和成败的根本问题。” 这一论述深刻明确了各项工作的根本立场和核心价值指向。作为养老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我们必须始终怀有这样的理念,即衡量养老保险工作成果的根本标准,关键在于老百姓有没有切实的获得感。回顾过去,部分参保群众办理养老保险业务时,常常会面临材料缺失、程序繁琐等状况,从而不得不反复奔波。

  近年来,我们依照 “放管服” 改革的部署要求,推行了 “一窗受理”“网上办理”“就近服务” 等一系列便民措施,切实降低了参保群众的办事成本,显著提升了服务效率。曾经有一位来办理业务的李大爷,由于不熟悉智能手机操作,每月都得步行半小时专门到我们中心窗口查询养老金到账情况。在了解这一情况后,我们主动为他打印银行流水单,还耐心教导他儿子掌握手机查询的方法,此后李大爷便无需再来回折腾。如今李大爷经常向邻里夸赞:“这些工作人员比自家孩子还贴心!”

  类似的服务事例在我们窗口已是常态。我们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认证服务,为外地务工人员开设养老保险转移 “绿色通道”,手把手教退休人员使用电子社保卡,向办事群众推广 “陕西社会保险” 手机 APP。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日常服务,实则是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就像书中强调的那样,我们要始终 “聚焦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做到 “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54.jpg

  以精准施策为切入点,兜住民生保障底线

  经办窗口是国家社保政策落地的 “最后一公里”,承担着连接政府与群众的关键使命。日常工作中,我们接待的办事群众类型丰富,有对服务连连道谢的退休老人,有急需办理社保转移的青年群体,也有因对政策认知不足而产生急躁情绪的参保人员。面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我们始终以 “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为宗旨,持续优化窗口服务质量,保障惠民政策精准实施,最终赢得了群众的充分理解与高度认可。

  养老保险政策专业性较高,一些群众因理解有偏差,使得参保缴费或待遇申领等业务的办理受到影响。为此,我们务必坚持问题导向,根据不同群体的实际需求,提供精准化、差异化的服务。在实际工作里,我们采用 “线上 + 线下” 相结合的模式,通过深入企业社区宣传政策、制作政策解读短视频、每周推送微信公众号文章等多种形式,以更加直观生动、通俗易懂的方式向群众普及养老保险政策。同时,积极开展 “政策找人” 精准服务,依靠大数据技术筛查应保未保人员信息。

  2024 年,通过系统排查,我们发现有多名已达法定退休年龄却未及时办理退休手续的参保职工,单位马上组建了专项服务小组,主动上门提供政策指导与业务办理协助,帮助完善退休手续,保障他们能及时享受养老待遇。在保证政策落实 “全覆盖、无死角” 的基础上,我们始终坚守待遇发放 “零差错” 的工作标准,通过构建数据前置核验、多层级复核机制,切实保障每月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并且有效发挥内部稽核制度的监督功能,实现对社保基金的全方位监管,全力维护参保群众的养老资金安全。这些看似细微的举措与改变,实则意义重大,是相关政策坚持 “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体现。

14.jpg

  以创新驱动为突破口,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面对社会持续进步的时代要求,养老保险工作急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来全面提升服务效能,依托全国社保公共服务平台,重点推广 “电子社保卡”“陕西社会保险” 等数字化服务平台,让参保群众能够便捷高效地享受 “不见面” 经办服务;探索创新引入人工智能客服系统,智能应答高频咨询问题,建立完善自助服务终端,有效分流窗口服务压力。

  同时,通过系统化开展 “智慧助老” 专项行动,助力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稳步推进服务数字化转型,切实提高业务经办效能。在跨部门协同方面,着力打破信息壁垒至关重要。我们积极探索与公安、民政、医保等职能部门的深度合作,建立健全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参保信息的自动化核验,有效减少群众重复填报材料。以待遇核定业务为例,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户籍、婚姻等信息的实时比对调用,大幅压缩了群众办事等待时间。尽管在服务模式创新实践中或许会面临诸多挑战,但只要我们始终站稳人民立场,始终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满意度当作衡量工作的首要标准,持续优化服务方式,就能让科技赋能更具温度,真正做到服务于民、惠及于民。

  社会保障的温度,集中体现在我们每一次耐心细致的解答、每一笔及时足额的待遇发放、每一项便民利民的务实举措中。作为基层社会保障工作者,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切实增强民生保障的托底能力,是我们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我们也会以高度的责任感投入经办服务工作,用心用情持续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为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构建更有温度、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贡献力量。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