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洛南县工伤失业保险经办中心 刘玉林 审编:杨川)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政务服务的日常中,一个现象值得我们深刻反思:当民众带着期待前来寻求帮助,却有个别干部职工以一句 “我不懂,不清楚” 冷漠回应,将其拒之门外。这看似简单的言语,实则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诸多深层次问题,亟待重视与解决。
“不懂” 之失,恰似初心蒙尘之殇
“不懂” 二字,表面看是业务能力的欠缺,深入剖析,却是对初心使命的模糊与背离。古云:“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服务民众本就是公职人员的职责所在,是价值核心。当民众带着急切之事前来,“我不懂” 这样的回答,不啻于抛弃了自身职责,把服务对象视作麻烦,将分内之事推诿一旁。这无疑是忘却了服务的根本,是对 “公仆” 身份的错误认知。长此以往,干群之间会逐渐筑起一道无形的 “屏障”,侵蚀原本紧密相连的关系。
“不清楚” 之态,尽显作风虚浮之病
一句轻飘飘的 “不清楚”,背后反映出的是工作作风的不实以及形式主义的新问题。具体而言:
“新衙门作风” 作祟:如今,门好进、脸好看了,但 “事难办” 换了更为隐蔽的方式。服务意识流于表面,职责界限模糊不清,民众办事依旧困难重重。
“本领恐慌” 下的消极对待:面对不断更新的政策与业务,部分人缺乏主动学习钻研的精神,遇到难题就逃避,用 “不懂” 当作不作为的借口。
“路径依赖” 催生的惰性思维:习惯于遵循旧有办法、流程,对提升服务效率与质量的新要求反应迟钝,甚至抗拒,致使业务能力停滞不前。
这种敷衍的 “不清楚” 态度,不仅降低了办事效率,更严重损害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让民众的获得感大打折扣。
从 “不懂” 至 “我来办”,铸就担当之肩
要根治 “不懂” 的弊病,关键在于唤醒担当意识,将消极的 “不清楚” 转变为积极的 “我负责”:
首问负责制需成 “铁律”:首位接待民众的干部,应作为 “首问责任人”,全程负责引导、解答或协调转办,保证民众诉求有始有终,坚决杜绝互相推诿的现象。对于不履行责任的人员,必须严格问责,让首问负责真正发挥效力。
学习提升应成自觉行动:在知识快速更新、民众需求日益多样的当下,要把 “本领恐慌” 转化为学习动力。建立常态化的业务培训与考核机制,营造积极学习的氛围,激励干部成为业务精通、知识丰富的多面手。让干部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求知,确保能力提升走在民众需求之前。
数字助力提升服务效能:积极融入数字化时代,优化服务流程,促进数据共享。借助政务 APP、智能引导、线上预审等工具,为民众提供清晰的办事指引和便捷的渠道;同时为干部配备完善的政策知识库和智能辅助工具,为其高效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秉持赤诚之心,书写为民篇章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一句 “我不懂,不清楚”,暴露出的是宗旨意识、工作作风以及责任担当方面的问题。每一位干部都应时常反思:面对民众的期望,是否真正将他们的事放在心上?是否以高度的责任感去钻研业务、优化服务?是否将 “为民服务” 的承诺切实转化为 “我来办”“我负责” 的实际行动?
我们应以坚决的态度去除 “不懂” 的弊病,以自省的勇气改正作风问题,以担当的精神践行服务宗旨。唯有如此,在回应民众的求助时,才能充满底气地说:“我在,我懂,我来办!” 从而用赤诚之心,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民众的精彩篇章。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24 / 06月
28 / 06月
22 / 05月
11 / 03月
18 / 06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