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阳县2021年农民工现状调研报告

  当前农民工的生产生活现状如何,对国家的政策诉求有哪些,千阳县人社局组成调查组,走访了千阳县30位农民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全县共有劳动力资源69557人,其中农村劳动力60675人,农村富余劳动力57641,转移就业56522人;城镇劳动力8882人,城镇未就业劳动力243人。全县贫困劳动力13179人,有转移就业需求10207人,已转移就业10007人,占有转移就业需求贫困劳动力的98%。本地项目和产业吸纳就业7477人;自主创业62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46%以内。

  存在问题

  一、加大培训仍是当务之急。

  问题表现:

  (一)农民工天生文化基础低,劳动技能差,难以适应工业化、信息化时代的用工要求。30个样本中,学历中专1人,初中14人,小学15人,没有高中学历人。

  (二)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急于转移就业挣快钱,不愿专门抽出时间主动参加技能培训。99%的受访者说都成人了还学习,浪费时间呢,有这功夫干活,还能多挣钱。

  (三)培训后就业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留守人员中的劳动力以妇女为主,因受家庭拖累,就业受限,参加培训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就业率。92%的调研对象表示培训只是抽空闲参加的,自己目前照看孩子或者照顾老人,没有精力去就业。

  经验做法:人社部门始终将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农民素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基础性惠民工程,坚持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 有效对接用工市场,积极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以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为重点,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

  (一)建强实训基地,提升实训水平。千阳县积极争取中省项目资金,投资5000万元,高标准建成投用县公共实训基地,大力推行“政论+实操”一体化、“培训+就业”二合一模式,成功构建了家政服务、刺绣、电子商务三大技能实训平台。支持继红学校配套建成社区工厂,开展车间实训。

  (二)创新培训机制,提升培训效果。一是建立精准识别机制,坚持镇村全面摸底、培训机构二次对接培训意愿,避免“撒胡椒面”式培训。二是建立订单合作机制,围绕市场用工方向,加强县校、校企合作,开展订单化培训,实现“适销对路”。三是建立个性化定制机制,针对劳动力就业需求,开展个性化培训,着力解决培训与输转“两张皮”问题。四是建立质量倒逼机制,由培训机构先期垫资培训生活和交通费补贴,人社部门根据培训质量和就业率据实兑付,确保了培训质量。

  (三)落实补贴政策,提升惠民成效。2016-2020年贫困劳动力享受各类补贴总计16426人次,1717.08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3868人,946.16万元;培训生活和交通费补贴3908人次,241.4108万元;就业扶贫基地补贴贫困劳动力278人次,13.9万元;用就业创业服务补助为3名贫困创业明星给予奖励性补贴0.6万元;求职创业补贴85人次,8.5万元;社区工程补贴贫困劳动力120人次,23.1017万元;转移就业交通补贴1223人,38.39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52人次,18万元;一次性求职补贴157人次,7.85万元;职业介绍补贴1477人次,17.828万元;职业技能培训4899人,329.8259万元;以工代训补贴356人次,71.514万元。笔者调查统计该县劳动力培训后就业率超过80%,贫困妇女刘秀云被国务院授予“全国优秀农民工”荣誉称号。

  政策建议:

  (一)围绕基础技能、技能提升、创业管理分层次开展培训。

  (二)继续加大向社会购买服务力度,充分调动各类培训机构活力。

  (三)加大职业技能鉴定力度,让掌握一技之长的技能农民工持证求职,有效提升就业竞争力,促进高质量就业。

  二、缺乏创业指导专业人才。

  问题表现:

  (一)农民工自身缺乏职业规划,目光短浅。多从事短期的零工或者简单的体力劳动,没有职业远景目标。

  (二)职业指导、创业指导缺乏专业人才,针对农民工的培训多为技能培训,农民工参加培训接受不到很好的创业指导。

  经验做法:实施创业带动专项行动计划。千阳县不断优化创业环境,依托全县特色产业发展,引导、支持各类人员返乡下乡创业,积极培育返乡创业带头人,拓宽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空间。依托全县各类商业综合体建设,积极培育认定返乡创业园区。抓紧实施扶贫创业中心建设项目,构建创业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创业孵化能力和创业服务水平。积极实施返乡创业带头人培养计划,大力引进和发展村镇工厂(社区工厂),形成“村镇生活、村镇就业”的灵活就业新格局,实现“闲房变厂房、农民变工人、无业变就业”三变效应。结合产业扶贫,从社会责任感强、吸纳就业效果好、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典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中培育认定一批就业扶贫基地,优先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持续实施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工程,不断加强镇域劳务对接力度,依托各类劳密企业,大力创建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基地。采取“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产业扶贫政策”等多项政策叠加组合,打造“1+N”创业扶贫模式,最大力度支持有条件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培育“创业脱贫之星”。截止2021年上半年,全县累计培育返乡创业园区2个,创业孵化基地3个,村镇(社区)工厂10个,就业扶贫基地30个,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示范基地50个,返乡创业带头人50名,创业脱贫之星10名。

  政策建议:

  (一)要促进市场化人力资源服务,积极落实《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进一步降低人力资源服务许可门槛,大力培训经营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

  (二)建立全市创业指导专家资源库,并开展联网下派服务,解决基层创业指导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

  三、保障网络相对薄弱。

  问题表现:

  (一)农民工缺失自身劳动力价格话语权和普通市民待遇权,维权意识和能力不足。

  经验做法:

  “十三五”期间,千阳县高度重视农民工工作,县政府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为农民工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对待、统筹兼顾、优化布局、城乡一体、改革创新、分类推进、逐步实施”的原则,努力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切实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积极推动农民工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大力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有序推进农民工市民化,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健全就业服务体系,稳定和扩大农民工就业创业。坚持异地输出和本地就业并举,不断巩固和扩大劳务基地规模,先后在上海、银川、深圳、新沂设立驻省外劳务办事处4个;依托环保工业、现代农业、文化旅游等主导产业发展,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规模不断发展壮大,就地就近吸纳就业能力不断提升;着力构建创业就业服务平台,三级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强化劳动执法检查,维护和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千阳县建成了“政府领导、人社牵头、部门联动、预防前置、综合治理”的农民工保障多方联动、齐抓共管新格局,全县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全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35件,时效内结案35件,结案率100%。主动监察用人单位64户(次),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99.2%,接待群众来访120人次,立案查处欠薪案件2件,追讨工资18.8万元,违法案件查处率100%;检查建设领域用人单位16户(次),督促4户建设项目预存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金81.45万元,开设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4户,督促参加工伤保险223人。

  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积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落户限制;坚持“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富教育、山区县办强教育”,大力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将符合规定条件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教育发展规划,不断加大县城各类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规模,全面保障了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权利;不断完善住房保障制度,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住房保障实施范围,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促进农民工租赁保障性住房和购买城市经济适用房、普通住房;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加快推进土地流转,有效保障了农民工“三权”权益分配。目前,全县进城居住农民累计达到28896人。全县在县城的2所小学、2所初中、1所高中共吸纳进城居住和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人数7410人,占全体在校生的78%;7所县城各类幼儿园共吸纳进城居住和务工人员子女就读人数1875人,占全体学前教育人数的75%。全县共建保障住房小区4个3663套,其中为进城居民、务工人员提供保障住房1700套,占总套数的46%。

  构建政治文化体系,促进农民工社会融合。按照“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思路,积极在各级工会组织中建立党、团组织,大力推进工会会员实名制,重视从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员和推荐党代会、人大、政协的代表和委员,积极评选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全面保障了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积极实施“共享蓝天”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行动,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及学前一年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幼儿生活费补助政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全面构建县到村的养老服务体系。

  政策建议:

  (1)提高政府公信力。营造政策完善、落实有力、执行有度、公开公平的社会环境,农民工就能逐渐改变有困难找亲属、老乡、同事的观念,相信政府,相信公权力。

  (2)健全维权制度,加大对用工单位的监督和管理,严格执行劳动法,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法律的保障。

  (3)通过工会等组织增强农民工维权意识,降低维权成本。

  (4)完善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法律法规,督促各级职能部门落实好政策,让农民工有认同感和归属感。

  (5)提高农民工专业技能,增强劳资关系话语权。

  (二)就业信息统计监测和跟踪服务工作不到位。农民工数量大,就业信息变动快,就业信息统计监测和跟踪服务工作还不是很精准、很到位。

  政策建议:

  全面推行农民工就业信息实名制统计监测,建成就业信息大数据分析平台,对农民工数量、就业区域分布、行业分布等情况做到“一目了然”,为更好的决策和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提供数据支撑,为全面研判就业形势奠定快捷精准的信息化手段。

  (三)县域市场主体量小,吸纳农民工就业能力有限。

  经验做法:

  千阳县将产业发展与促进就业紧密联系到一起,始终坚持以产业布局为框架,以招商引资为引领,以增强农民工返乡创业内生动力为目标,以重点培育优势产业为抓手,积极引导和大力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先后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实施意见》《深入开展“就业创业百千万、稳岗兴业在千阳”十大行动实施方案》等文件,大力实施“六个一批工程”。一是园区企业吸收一批。健全完善园区企业劳务对接机制,实施以工代训政策,鼓励引导园区企业优先录用本地劳动力,累计提供就业扶贫岗位3000余个。

  二是灵活岗位解决一批。大力发展小店经济、地摊经济、夜间经济等新业态,吸纳贫困劳动力灵活就业2000人以上。三是社区工厂消化一批。积极落实社区工厂和就业扶贫基地补贴政策,鼓励支持返乡创业人员和各类市场经营主体创办社区工厂7个,培育就业扶贫基地17个,累计为贫困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1000余个。四是公益岗位安置一批。整合村级服务和管理岗位,新开发农村公用基础设施管理员、疫情防疫员等临时性公益岗位677个,优先吸收贫困劳动力437人,人均年增收7000元。五是村集体经济吸引一批。探索建立人才回乡机制,村集体以同等劳动报酬吸引本村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参与集体经济建设,为乡村振兴储备了有技能、会经营、善管理等综合型人才。六是劳务站点输送一批。成立上海、银川、深圳、新沂4个劳务党支部和服务站,定期收集反馈用工信息,为省外务工人员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和劳动维权等服务。去年疫情期间,“点对点”发出“务工专车”58车次769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46人,保障了农民工安全有序返岗复工。

  政策建议:

  培育更多的市场主体,开发大量的本地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工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四、就业环境亟待完善。

  问题表现:

  县域工业企业对专业工种需求少。县域工业企业规模偏小,对普工需求多,但对专业工种需求非常少。技能工难以取得相适应的报酬。当地企业水泥、陶瓷、建筑、住宿、餐饮类就业人多,但工资较低。交通运输、计件制造业等工资较高,但吸纳人员就业数量低,参照普工待遇的技能工难以留住。

  政策建议:

  引进一批对专业工种需求量比较大的工业企业,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培育一批中高级技能人才,实现技能农民工就近就地就业。

  五、供需矛盾时有反弹。

  问题表现:

  (一)农业企业吸纳就业的季节性明显,产业链还需进一步延伸。脱贫攻坚期农村产业得到长足发展,项目带动、产业带动促进一大批农民工就近就业,提高了务工收入。但农业种植业、苹果产业的用工季节性明显,疏花疏果套袋、采摘打药装运用工期集中,忙时出现用工荒。

  (二)农民工的就业观念和劳资期望值还需要转变。一是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脏活累活不愿干。二是不顾自身劳动力技能一味追求高薪酬。

  政策建议:

  (一)扩大培育职业农民规模。采取政企合作、校企合作、中期技能培训“三大模式”,推行农民工技能培训全员化。

  (二)人力资源机构做好劳务用工计划。创新推广村级扶贫就业服务公司。大力推行“职业介绍+劳务外包”模式,为全县各类现代农业园区提供用工服务和果园管护服务,将“零散务工”变为“组织就业”,提升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

  (三)推广“共享用工”。实现一人多能,跨区作业。

  (四)延长产业链。拓展农产品深加工,仓储、物流、直销等用工模块。

  (五)转变农民工观念,树立勤劳致富,技能发家的思想。适应新的就业形势和现代企业用工制度。

  农民工就业新动向:出现返乡潮。

  由于农民工过去集聚的发达地区,综合生活成本上涨太快,而农民工工资标准提高太慢,多年被农民工视为淘金宝地的珠三角和长三角东部沿海地区,因为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不均等的公共服务,导致很多农民工回归产业日益聚集的中西部发展。脱贫攻坚期的产业扶持政策让有家乡情结的农民工得到了实惠,乡村振兴会加剧农民工返乡创业就业这一趋势。

  (千阳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李红芳 王彦斌)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