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传友谊:退休干部周育论的独特旅程

         作者:曾德强   

  退休干部周育论,是个思想活跃、不甘平淡的人。两年前随团游西欧,别人沉醉于异国风情与山水之间,他却每日挥毫不止,微信中分享的多是写字送字的场景。今年 6 月下旬至 7 月上旬,他自费随团赴俄罗斯旅游 13 天,更是将书法融入旅程,每日发视频,主题始终围绕 “传播中国书法,增进中俄友谊”,这哪里是单纯的旅游,分明是一场文化传播之旅。

  中国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工具简单,一张纸、一支笔、一汪墨汁,却能蕴含无尽的艺术魅力;它典雅高贵,自古便是文人雅事,反映着人的情操、品行与修养;它内涵丰富,不仅具有独立审美价值,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文字传达着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这也是为何世界众多国家和民族中,唯有中国的文字书写能发展成为一门独特的艺术。

  作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周育论学习书法已有十余年,对书法艺术有着深刻的认知。这种认知带来了自信与自觉,加上长期从事公益慈善所涵养的情操,让他自任为 “文化使者”。此次赴俄,他自带纸、笔、墨、印等工具,一有空闲便投入创作。为了不耽误团队行程,他吃饭迅速,常常只用几分钟,然后便急忙找桌子、铺毛毡、准备笔墨,争分夺秒地进行书法创作。晚上还需整理资料,有时只能睡一两个小时,其拼搏精神令人敬佩。而他所在的旅游团成员多为退休领导干部,大家思想境界颇高,都积极支持中俄文化交流,导游、翻译等也热心配合,帮忙牵纸、拍照、录像。

  在这 13 天的行程中,周育论现场书写了一百多幅书法作品,平均每天逾十幅。“福”“厚德载物”“吉祥如意” 等字词,蕴含着中国文化的美好祝愿。俄罗斯友人无偿获得这些 “墨宝” 时喜形于色,足见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喜爱与对周育论的感激,也能感受到周育论作为 “文化使者” 的成就感。

  与一些兴师动众、花费高昂却效果有限的专门书画交流活动相比,周育论的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可谓独具特色。他不花公家一分钱,将书法艺术融入旅程,实现了成本低、频次高、传播广、效果好的文化交流,得到了广大受众的好评,这些留言已辑入《墨情俄罗斯》。

  《墨情俄罗斯》虽只是一本小册子,但对于周育论个人以及中俄文化交流而言,都具有重要的纪念意义。应周育论之邀,作为书法同道和写作者,特作此序。

  2025 年 7 月 25 日于安康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康市民协主席)

(此文略有删减)


1.jpg

2.jpg

3.jpg

4.jpg

5.jpg

7.jpg

8.jpg

9.jpg

61.jpg

   (本网评论员:杨永忠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墨香致远:民间使者书写文明交流新篇

  当退休干部周育论在俄罗斯的旅途间隙铺展毛毡、挥毫泼墨,一张张承载 “福”“厚德载物” 等美好寓意的书法作品,便成了跨越语言的文化桥梁。这场为期 13 天的自费旅行,没有官方背书的隆重仪式,没有耗资不菲的排场布置,却以日均十幅作品的高频传播,让中国书法的墨香飘进俄罗斯友人心中,更书写出民间文化交流的动人篇章。

  文化传播从来不是少数人的专属使命,更蕴藏着亿万民众的自觉力量。作为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周育论十余载深耕书法艺术,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转化为文化传播的行动自觉。旅途中,他为挤出创作时间匆匆用餐,深夜整理资料仅睡一两小时,自带笔墨纸砚的 “轻装行囊” 里,装着的是沉甸甸的文化自信。这种 “不花公家一分钱” 的民间交流模式,打破了传统文化交流的成本壁垒,以 “见缝插针” 的灵活性、“面对面馈赠” 的真诚度,实现了文化传播 “低成本、高实效” 的最优解,恰是对 “文化自信源于日常践行” 的生动诠释。

  书法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本身就是文明对话的绝佳载体。一支笔、一张纸、一汪墨汁,既能勾勒出汉字的线条之美,更能传递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道德情操的追求。当俄罗斯友人接过 “吉祥如意” 的书法作品喜形于色时,他们感受到的不仅是东方艺术的独特魅力,更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善意。这种以艺术为媒的交流,避开了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用最直观的审美体验搭建起心灵沟通的桥梁,印证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 的深刻道理。相较于一些兴师动众却效果寥寥的官方交流活动,周育论的 “旅途书法传播” 更具穿透力 —— 它让文化交流从殿堂走向市井,从刻意安排变为自然发生,这种源于生活的传播力量,往往更能直抵人心。

  这场文化传播之旅的成功,更离不开群体力量的支撑。旅游团中退休领导干部的积极响应,导游、翻译的热心配合,让单枪匹马的文化使者不再孤单。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代中国人对文化传播的集体认同与自觉担当。当越来越多的人像周育论这样,将文化传播融入日常、化为行动,无论是旅途中的一次即兴创作,还是异国他乡的一次文化分享,都能汇聚成文明交流的磅礴力量。《墨情俄罗斯》这本小册子所承载的,不仅是一次旅行的纪念,更是民间文化使者的精神缩影,是中俄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生动见证。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文化交流需要官方搭建的宏大平台,更需要民间涌动的涓涓细流。周育论的实践告诉我们,文化传播不必拘泥于固定形式,不必依赖高额投入,只要心怀热爱、肩有担当,每个人都能成为文明对话的使者。从西欧之旅的写字送字,到俄罗斯之行的墨香传情,这位退休干部用行动诠释了:文化自信的底色,是对传统的坚守;文明交流的活力,源于民间的自觉。愿更多人能从周育论的旅程中汲取力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行走中传播、在交流中升华,让文明的纽带跨越山海、联结世界。

11.jpg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