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黄龙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紧扣“聚力就业助脱贫,完善社保增福利,选育人才强支撑,依法维权促和谐,提升服务树形象,加强党建固基础”的工作思路,着力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呈现出以下工作亮点。
亮点一:打好政策“组合拳”,稳定就业卓有成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把扎实做好“稳就业、保居民就业”工作放在突出位置,强化稳就业工作组织领导,先后成立农民返岗复工“点对点”服务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稳就业工作专班,精准施策,在抗击疫情的大考中彰显部门担当,全力保障就业形势整体稳定,努力不让疫情成为稳定就业的“绊脚石”,以就业之稳,促经济之稳、社会之稳、民心之稳,疫情期间共为206名外出务工农民工发放交通补贴97700元。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6人,完成目标任务260人的137%;失业人员再就业18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比计划控制目标4.3%低0.6个百分点;就业创业培训2041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11笔3793万元;新建创业贷款信用村1个,新认定镇级标准化创业中心3个,新认定就业扶贫基地5家,创建新社区工厂5家。
亮点二:打造培训“孵化器”,提升技能助力增收。面向市场大力组织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帮助更多群众掌握就业创业技能,努力让劳动者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金刚钻”,揽得适合自己的“瓷器活”,实现“技能在手,就业无忧”。全年开展线上职工培训2期107人,贫困劳动力大棚种植技能培训1期29人,“农民工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3期282人,开展“校地合作培训贫困劳动力”活动,与陕西渭南商贸技工学校共同举办了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培训班1期51人,组织家政服务培训1期41人,养老护理员培训1期38人。2020年8月份以来,在市人社局的大力支持下,成功举办地方特色小吃培训班3期405人,带动就业率达到70%,群众反响热烈,培训成效显著,并在培训结束后组织选派优秀学员参加了2020年延安市地方特色小吃技能培训成果展示和技能大赛,荣获“优秀组织奖”。
亮点三:啃下脱贫“硬骨头”,扶贫攻坚精准发力。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我们坚持政策措施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帮扶力量不减的工作主线,以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帮助贫困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和贫困人口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为目标,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拿出人社行动。通过专场招聘、媒体宣传、推送岗位信息等方式,积极开展劳务输出,促进转移就业,为439名县外务工贫困劳动力发放转移就业交通补贴14余万元,为4名自主就业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求职补贴2千元,面向贫困劳动力开展就业创业培训103人,为有创业意愿的19名贫困劳动力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97万元,为成功创业的贫困劳动力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4人2万元,累计认定就业扶贫基地7家,创建社区工厂9家,带动受益贫困劳动力112人,扩大各类公益岗位就业扶贫力度,实现225名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建立完善贫困人员居保参保信息动态管理台账,全县322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居保参保全覆盖,累计为1070名困难群众及重度残疾人代缴保费7.31万元,实现应代尽代,全县130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实现居保待遇发放全覆盖。在两个易地搬迁安置点服务大厅设立就业扶贫和社保扶贫服务站,全力做好易地搬迁后续保障工作。
亮点四:充实人才“蓄水池”,人事管理持续优化。为助推全县经济社会追赶超越,以人才引进和培养为重点,以规范人事人才管理为切入口,持续优化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才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催化剂”作用。新增招聘政府购买服务岗位工作人员24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53人,高层次人才4人,政府专职消防员5人,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大学生公开招聘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20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安置退役大学生义务兵招聘人员67人,在全市率先组织公开招聘乡村振兴专员47人,为助力县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落实《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规定》,累计为399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发放奖励金59.85万元,全面启动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调整工作,对县政府部门和乡镇所属的177个事业单位重新进行了岗位设置,进一步优化事业单位的岗位结构比例,落实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乡镇工作基础补贴调整工作,并根据工作环境、距离县城远近等条件设置三个档次,体现差异化原则在对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的基础上,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提高117名乡村教师生活补助。
亮点五:架设欠薪“高压线”,治欠保支成效显著。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的关键一环,为实现2020年农民工工资基本无欠薪目标要求,统筹做好根治欠薪、劳动关系协调、调解仲裁和劳动保障监察等工作,落实根治欠薪“4321”工作机制。组织开展针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情况等专项检查,期间规范劳动用工行为8起,纠正劳动用工违法行为3起,下发限期整改指令书3份,督促补签劳动合同534份。多形式开展贯彻实施《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宣传活动,并组织辖区内23家在建工程项目的建设单位负责人、施工企业负责人及劳资专管员等召开《条例》培训会。全年共受理农民工投诉137起,涉及劳动者1819人,追讨农民工工资2396.3万元。受理劳动仲裁案件72起,涉及113人次,涉及金额156.3万元,已全部调解完毕,结案率100%。受理工伤认定案件13起,已全部办结。全年未发生因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引发30人以上集体上访或引发群体性事件。
亮点六:构建便民“服务器”,民生保障提质增效。疫情期间,采取多项科学防控措施,在保障参保单位、参保人员社保权益的同时,不断转变和优化社会保险服务模式,确保社会保险服务“不掉线”。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大力推行“不见面”服务,最大限度减少现场办理业务,通过以网上办、掌上办、电话咨询预约办三种渠道,全面推行网上服务,并指导各参保单位业务经办人员工作开展,同时大力推广“陕西养老保险”APP业务经办,实现社会保险业务经办由“坐门等人”向“掌上操作”转变,确保疫情防控和社保经办“两不误”。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积极联系省市主管部门,在全市率先实现“八大员”、被征地农民生活补贴系统管理、系统发放。县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经办中心在经过信息归集、交流学习、政策研讨等精心筹备后,在2020年10月份成功实施首次职业年金待遇发放,共为219名退休人员发放职业年金待遇27886.97元,一次性发放成功率达到100%,标志着职业年金告别了只收不发阶段。
亮点七:注入援企“强心剂”,企业减负轻装上阵。疫情期间,对全县企业分类实施阶段性“免减缓返”各项政策,通过贯彻执行下调企业养老保险费率政策,免征中小企业养老保险费,落实稳岗返还政策,发放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等“硬核”举措,助力企业复工复产。企业养老保险保费征缴单位部分由原来的20%下降至16%,减收3家大型企业养老保险费10万元,免征50家中小微企业单位缴费362万元,减半征收民办非企业单位1家2万元,对已经缴纳2月份养老保险费的5家企业,退付养老保险费22万元。共减免中小微企业失业保险费38家623人12.24万元,缓交大型企业失业保险费2家0.85万元,为9家企业兑现稳岗返还补贴35.85万元。为21家企业拨付“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120万元。这些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切实打通了企业复工复产的“生命线”。
亮点八:构筑队伍“硬堡垒”,自身建设全面过硬。以学习建设引领人社事业发展,加强政治理论和专业知识学习,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工作的重要位置,重点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学习指导和促进工作,统筹谋划人社事业发展,开展人社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组织业务骨干轮流授课,按月开展“人社业务大讲堂”,精心组织开展人社窗口单位“日日学、周周学、月月比”练兵活动,持续提升人社干部职工驾驭工作、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以制度建设优化人社机关效能,坚持把制度建设抓在手中,对制度进行反复修改,逐一审核把关,制定完善了《工作责任制度》等18项内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人社系统内部管理,提升制度建设水平,确保人社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律可依、规范运行。以作风建设提升人社服务水平,驰而不息加强机关纪律作风建设,开展纪律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行动和纪律教育学习宣传月活动,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严明工作纪律加强作风建设的意见》,切实解决我局干部队伍纪律作风等方面的问题,进一步推动全局干部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提升作风建设,为人社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和作风保障,树立人社部门“勤政、务实、清廉、高效”的形象。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黄龙县人社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人社局的正确指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自觉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奋发有为、争当先锋,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贺佳宇)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