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西安市人社局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蓝田厨师掌勺香飘全国,长安汉唐妆造师惊艳文旅市场,阎良航空工匠精度铸就品质,高陵汽车工匠技艺支撑产业……”如今在西安,这些带着地域印记的职业标签,已成为享誉南北的劳务品牌名片,更成为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硬支撑”。
劳务品牌一头连着产业发展,一头系着民生福祉。近年来,西安市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与产业优势,探索出“政策领航、技能驱动、产业赋能”三位一体的培育路径,让劳务品牌从“单打独斗”到“集群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特色突出的劳务品牌38个,覆盖先进制造、现代农业、文化旅游、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累计带动就业创业7.5万人,实现了“培育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群众”的良性循环。

政策搭框架 让品牌成长有支撑
劳务品牌能茁壮成长,离不开系统性政策支撑。西安市建立了由人社部门牵头,15个相关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形成“跨层级联动、跨领域协作”的推进格局。2023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劳务品牌建设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品牌培育—标准认定—市场推广—动态管理”全流程规范,提出“一区一特色”“一业一品牌”的培育思路,让每个区县都能找准自身优势。
资金扶持与梯度培育并行,为品牌发展注入动能。市级就业补助专项资金重点向劳务品牌倾斜,2023年以来已累计发放奖补590万元,惠及48家培育单位。同时构建“区县孵化—市级提升—省级扶持—国家推广”的成长体系,让不同发展阶段的劳务品牌都能获得精准支持。动态跟踪管理机制的建立更实现了“精准滴灌”,通过实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调整扶持策略,确保品牌建设与区域经济同频共振。
政策红利正持续释放:西咸新区深挖国家级非遗“茯砖茶制作技艺”潜力,打造“西咸茯茶工匠”品牌,带动7000余人就业创业,陕西北极宫生物科技集团依托该品牌构建产业链,单企业就带动200余人稳定增收;蓝田县激活“中国厨师之乡”底蕴,整合6万余名厨师资源培育的“蓝田厨师”,每年创造劳务收入超50亿元,更带动家政、餐饮等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
技能强根基 让务工者有“真本事”
如果说政策是“骨架”,那么技能就是劳务品牌的“肌肉”。西安市围绕19条重点产业链开展“技能西安”行动,创新“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指导”模式,开展“订单式”“定岗式”培训超5.6万人次,让务工者“学的就是企业要的,会的就是岗位用的”。
“00后”胡敏的成长轨迹,正是技能赋能的生动写照。这位高陵区北樊村姑娘,通过陕西汽车技工学校的系统培养,从建筑金属构造工匠班学员成长为全国智能焊接职业技能竞赛金奖获得者,如今转身成为实训导师,把自己的技艺和经验传授给更多青年,为“高陵汽车工匠”品牌注入新生力量。同样受益于技能培训的还有刘轲,这位曾经的普通劳动者,通过高陵区低压电工就业培训班的“理论+实操”系统培训,拿到职业资格证书后入职西安西电电工材料有限公司,月薪达到5000多元,还能享受企业免费技能提升福利。“以前靠力气吃饭,现在靠手艺扎根,日子越来越有奔头。”刘轲的感慨道出了许多务工者的心声。
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让技能培训更接地气。陕西汽车技工学校构建“招生—培养—认证—就业”闭环体系,2024年就为区域汽车企业输送3200余名技能人才,而高陵区已建成4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高陵汽车工匠”品牌累计带动1.8万人就业,成为陕汽、吉利等龙头企业的“人才储备库”;“阎良航空工匠”依托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建立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出13名全国技术能手、16名省级技术能手,为航空产业提供了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在现代服务业领域,蓝田县打造“职业技能培训+职业学校教育”双轨模式,累计培训厨师5600余人,通过大师工作室传承技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高位。

高陵汽车工匠
产业筑平台 让品牌价值能放大
劳务品牌的生命力,最终要靠产业来维系。西安市推动劳务品牌与县域龙头产业深度融合,形成“品牌兴产业、产业强品牌”的良性循环,让技能人才有舞台,品牌价值能变现。
文旅融合的浪潮中,“长安汉唐妆造师”品牌异军突起。依托西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该品牌不仅培养出3万余名专业人才,更推动制定“汉唐妆造艺术”行业标准,2024年从业人员年均收入达9.2万元。在大唐不夜城从事妆造工作的侯艳艳,从培训班学员成长为门店店长仅用半年时间,她所在的行业更带动汉服租赁、摄影摄像、文创等相关领域创造5万余个就业岗位,成为文旅产业的“新引擎”。

“长安汉唐妆造师”
乡村振兴战场上,劳务品牌同样大放异彩。周至县依托“猕猴桃之乡”优势培育的“周至园艺师”,将培训内容覆盖果树修剪、病虫害防治到农产品电商运营,培养出2000余名新型职业农民,带动全县43.3万亩猕猴桃产业年产值持续提升,5万余人从事相关产业;“长安花匠”与“长安汉唐妆造师”跨界合作,创新“赏花+民宿+汉服体验+短视频推广”新业态,2024年带动7000余人就业创业,创造直接经济收益2.62亿元;临潼区围绕石榴产业打造“临潼石榴农匠”,通过数字化种植技术培训,推动8万余亩石榴产业综合收入超15亿元,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

“蓝田厨师”

“临潼石榴农匠”
从先进制造领域的“工匠天团”到现代服务领域的“技能先锋”,从乡村振兴一线的“新农人”到新兴业态中的“弄潮儿”,西安的38个劳务品牌正形成“一区一品牌、一牌兴一业”的发展格局。这些带着温度与精度的“金招牌”,既为产业发展注入人才动能,更让万千群众通过技能实现人生价值,成为西安高质量发展中最坚实的民生底色。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11 / 11月
21 / 10月
20 / 10月
16 / 10月
23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20 / 09月
19 / 09月
05 / 09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