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赋能教育 “共同体”:石泉县以编外教师待遇保障助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郭欢 初审:央行 央通达 袁素娟  审编:杨川)

34.jpg

  教育高质量发展,根基在教师队伍的稳定与活力。在安康市石泉县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 “教共体”)改革持续推进的过程中,编外教师已成为支撑教学运转、促进教育资源均衡流动的重要力量。为切实筑牢教育发展的民生根基,石泉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 “县人社局”)主动作为,从制度保障、待遇公平、服务优化等维度发力,以精准化社保服务为编外教师保驾护航,为县域基础教育提质增效注入强劲动能。

  以法治为基,织牢 “应保尽保” 底线

  社会保险是劳动者权益保障的重要屏障,更是编外教师安心从教的基础支撑。县人社局严格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将规范教共体用人单位社保责任作为核心抓手,明确要求所有相关单位与编外教师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并按照 “全覆盖、无遗漏” 原则,为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险。通过强化政策宣传与监督指导,坚决杜绝因身份差异导致的社保 “断层” 问题,确保每一位为教育事业付出的编外教师,都能平等享受制度保障,切实筑牢权益底线。

7.jpg

  以公平为要,拉紧 “同工同保障” 防线

  待遇公平是激发编外教师工作热情的关键。针对编外教师普遍关注的社保待遇问题,县人社局聚焦缴费基数核定这一核心环节,推动用人单位以编外教师实际工资收入为基数申报参保,避免因基数核定不规范导致的待遇落差。通过此举,确保编外教师在退休养老、医疗报销等方面的待遇,与其工作贡献、工资水平相匹配,持续缩小 “编内”“编外” 教师在社会保障层面的差距,让编外教师干事有劲头、未来有盼头,切实增强其职业归属感与安全感。

  以服务为桥,畅通 “便捷高效” 链路

  优质服务是社保政策落地见效的重要保障。县人社局主动联动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县养老保险经办中心等部门,创新推出 “精准化 + 便捷化” 社保服务模式:为教共体单位设立专属对接专员,实时响应参保、变更、查询等需求;全面推行社保业务 “网上办、掌上办”,减少线下跑动次数;定期组织 “社保政策直通车” 活动,深入学校开展政策宣讲与业务指导,手把手帮助编外教师解决社保难题。通过多维度优化服务,确保编外教师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顺畅、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切实提升其办事体验。

  以改革为引,探索 “灵活适配” 新路径

  教共体改革的深入推进,对社保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教师跨校流动、多点执教等改革新场景,县人社局主动靠前,探索建立适配性更强的社保管理机制:简化跨校流动教师的社保关系转移流程,确保社保缴费记录 “无缝衔接”;研究制定多点执教教师的社保参保指引,明确不同用工形式下的参保责任与待遇标准,避免因流动导致的社保权益受损。通过动态调整服务机制,为教共体改革扫清社保层面的障碍,助力县域教育资源更高效流动。

42.jpg

  从筑牢权益底线到优化服务体验,石泉县人社局以社保服务为纽带,为编外教师撑起了 “保障伞”,也为教共体改革注入了 “稳定器”。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对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更体现了以民生保障助推事业发展的治理思路,为县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民生基础。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