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亮点纷呈

  宝鸡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紧扣民生需求,积极探索创新,在就业创业、权益维护、服务提升等领域成效显著,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举措促就业,精准帮扶见实效

  打造特色劳务品牌,拓宽就业渠道

  宝鸡依托本地产业与文化优势,精心培育多个特色劳务品牌。以 “宝鸡技工” 为例,借助装备制造业底蕴,为技能人才输出树立金字招牌。同时,“千阳绣娘”“凤翔泥塑” 等品牌,将传统技艺传承与就业增收紧密结合。像 36 岁的岐山县凤鸣镇村民庞珍妮,2020 年参加 “西岐名吃” 技能培训班后,凭借所学在周原景区附近和家人经营餐馆。随着游客增多,餐馆生意日益兴隆,她也实现了在家门口的稳定就业与创业增收。在岐山,约 9.3 万人通过 “西岐名吃” 劳务品牌培训实现就业创业,更有 1.4 万人外出开设臊子面、擀面皮门店。

  建设零工市场,服务灵活就业群体

  为解决零工人员 “站马路等活” 的难题,宝鸡人社部门大力推进零工市场建设,采用 “一场多用、一站多用、综合利用” 模式。眉县城西零工市场建成后,广受好评。在此找到工作的刘宝红感慨:“以前在路边等活,既不安全又不方便。现在市场里岗位信息丰富,累了还有休息区,找活轻松多了。” 目前,宝鸡已建成 10 家标准化、规范化、公益性零工市场,为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搭建便捷平台,提供求职登记、技能培训、劳动维权等一站式服务,满足短期、临时用工需求。

  强化技能培训,提升就业竞争力

  宝鸡制定《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培训补贴标准,鼓励县区、机构与企业合作开设 “冠名班”“订单班”。一季度,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 2263 人,有效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例如,某机械制造企业与当地培训机构合作,针对企业岗位需求开展 “订单式” 培训,为新入职员工量身定制课程,培训后直接上岗,实现培训与就业无缝对接,提高了培训后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强化权益维护,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开展 “安薪行动”,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

  今年,宝鸡全面实施 “安薪行动”,构建多维度保障体系。划分监管网格,119 名网格监管员每月深入项目排查欠薪隐患,已解决 67 个项目问题。同时,借助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与陕西省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预警平台,实现大数据动态监管。农民工赵永东在平台反映欠薪问题后,迅速得到解决。宝鸡还印发责任清单,明确县区政府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13 个市级部门包抓县区,形成市、县联动机制。通过多方协作,有效维护了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提升法治意识

  宝鸡市劳动就业服务处将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学习纳入干部职工理论学习,通过集体领学、个人自学、案例剖析等形式,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积极开展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营造学法、用法氛围。此外,举办 “安薪项目” 业务培训 6 批次,培训 1000 余人,累计选树 “安薪项目” 143 个,提高了各方依法保障农民工权益的意识与能力。

  提升服务效能,优化人社服务体验

  推进就业创业项目建设

  宝鸡以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为契机,大力推进就业创业项目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和千阳县零工市场建成投运,麟游县公共就业实训基地开工,渭滨区、眉县等县级零工市场项目启动论证。在创业扶持方面,成功创建市级返乡创业园区 1 个,评估通过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2 个,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11 笔 9013 万元,带动就业 921 人,为创业者提供了有力支持。

  完善线上线下服务体系

  宝鸡市人社局不断优化线上服务平台,实现社保参保登记、待遇申领等业务 “网上办”“掌上办”。同时,加强线下服务窗口建设,优化办事流程,提升服务效率。例如,在市民中心人社服务窗口,设置综合服务专区,实行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减少群众办事跑腿次数,切实提升了群众办事的便捷性与满意度。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