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亮点扫描

  咸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民生关切,积极探索创新路径,在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显著成果,为地区经济社会稳健发展筑牢坚实根基。

  多管齐下稳就业,创新模式促增收

  “就业驿站” 搭建便捷桥梁

  咸阳市创新性地打造 “就业驿站”,将其作为连接求职者与企业的前沿阵地。在秦都区某商业繁华地段的 “就业驿站”,每日都有众多求职者前来咨询。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李,通过驿站内详细的岗位信息展板与工作人员耐心推荐,成功获得一家科技企业的面试机会,并顺利入职。目前,全市已建成 15 个 “就业驿站”,不仅提供岗位推介、职业指导,还配备了线上求职设备,求职者可一键投递简历。自运营以来,“就业驿站” 累计服务求职者超 2 万人次,帮助 5000 余人实现就业。

  特色产业带动就业集群发展

  依托本地农业与文化产业优势,咸阳市大力推动特色产业就业集群建设。以泾阳县的蔬菜产业为例,随着蔬菜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围绕种植、采摘、加工、运输等环节,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当地村民王大姐原本在家赋闲,在政府引导下参加蔬菜种植技能培训后,进入一家蔬菜加工企业工作,月收入稳定在 3500 元左右。同时,旬邑县的苹果产业、礼泉县的旅游产业等,都形成了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就业格局,带动了周边大量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创业孵化基地激发创业活力

  为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咸阳市积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咸阳高新区创业孵化基地内,一家从事软件开发的初创企业负责人表示,入驻基地后,不仅享受租金减免、水电补贴等优惠政策,还能参加基地定期组织的创业培训与项目路演活动,在市场推广、资金对接等方面获得诸多帮助。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8 个,市级创业孵化基地 15 个,累计入驻企业 1000 余家,带动就业人数达 1.5 万余人,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为就业增长注入新动能。

  夯实权益保障网,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智慧监察” 精准治理欠薪难题

  咸阳市引入 “智慧监察” 系统,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工程项目工资支付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在某大型建筑项目中,系统监测到工资发放异常波动,劳动监察部门迅速介入调查。经核实,因工程款结算纠纷导致工资发放延迟,监察部门及时协调建设单位与施工方,仅用 3 个工作日就解决了工资拖欠问题,涉及金额 50 余万元,惠及农民工 80 余人。通过 “智慧监察” 系统,咸阳市欠薪案件处理效率大幅提升,今年以来,欠薪案件数量同比下降 20%。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优化升级

  咸阳市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不断优化工作流程,建立 “快立、快审、快结” 绿色通道。在处理一起因企业裁员引发的劳动争议案件时,调解仲裁部门当天受理案件,组织专业调解员迅速开展调解工作。通过与企业和员工多次沟通协商,最终在一周内达成调解协议,企业按照规定给予员工合理补偿,有效维护了劳动者合法权益,也避免了企业因劳动纠纷产生的负面影响。今年,全市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达到 65%,仲裁结案率达到 90%,及时化解了劳动关系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优化服务提效能,便民利民暖人心

  人社服务 “打包办” 改革成效显著

  咸阳市人社局推行人社服务 “打包办” 改革,将多项关联业务整合为 “一件事” 办理。例如,企业员工退休手续办理,以往需要在多个科室奔波,如今通过 “退休一件事” 窗口,申请人只需提交一套材料,工作人员内部流转办理,办理时间从原来的 15 个工作日缩短至 5 个工作日。截至目前,全市已实现 10 个 “一件事” 打包办理,累计服务群众 5 万余人次,极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线上线下融合打造 “15 分钟人社服务圈”

  咸阳市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人社服务网络,打造 “15 分钟人社服务圈”。线上,优化升级 “咸阳人社” APP,实现社保查询、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就业失业登记等多项业务 “掌上办”。线下,在社区、乡镇设立人社服务代办点,配备自助服务设备。家住渭城区某社区的张大爷,通过社区的人社自助服务设备,轻松完成了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目前,全市已建成 100 个社区、乡镇人社服务代办点,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社服务 “就近办、便捷办” 。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第58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陕西人社政策法规》数字融媒体开始订阅.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