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映山乡 余热暖振兴 —— 商洛市镇安县千名退休干部赋能乡村发展纪实

  (通讯员: 舒建军  王强  辛恒卫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41.jpg

  “虽已退休,但我仍要坚持老有所为,为乡村发展继续贡献力量。”10 月 27 日,秦岭深处的商洛市镇安县庙沟镇,退休干部李光志的话语道出了当地众多老干部的心声。从矛盾调解到文化传承,从政策宣讲到文物守护,镇安县千余名退休干部以 “离岗不离责,退休不褪色” 的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温暖而持久的 “银发力量”。

2.jpg

  党建纽带牵民心 银龄宣讲传新风

  在庙沟镇双喜村的院坝里,一张桌子、几十条板凳搭起 “民心讲台”,老干部宣讲团用拉家常的方式,把乡村发展政策、文明建设理念编成小故事,让群众听得进、记得牢。“美丽乡村就是让大家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通俗易懂的宣讲架起沟通桥梁,这样的 “零距离” 宣讲在镇安县已开展 100 余场次。

  依托 “六好” 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结对共建机制,镇安县还动员有威望、有经验的退休干部担任 “党建指导员”“党员中心户”。他们协助村级组织建强班子、带好队伍,参与矛盾化解,用实际行动凝聚起乡村发展的组织合力,成为基层治理的 “稳压器”。李光志便是其中的代表,他创办 “和为贵调解室” 化解邻里纠纷,组建 “夕阳红自乐班” 传播文明新风,先后荣获 “优秀调解员”“商洛好人” 等称号。

1.jpg

  专业所长解民忧 调解一线显担当

  “群众的诉求无小事,再小的纠纷也要用心化解。” 这是镇安县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陈新喜常说的话。10 月 28 日,笔者在以他名字命名的调解工作室见到这位退休司法局长时,他正埋头审查案件资料,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调解要点。退休十余年来,他带领 5 名退休政法干部组成调解团队,累计化解纠纷 200 余件,涉及金额超 3000 万元,成功率与满意率均达 100%。

  今年 8 月,山阳县货车司机小李因运费纠纷求助无门,陈新喜接到电话后立即介入。面对老板的强硬态度,他反复沟通说理,最终为小李追回 100 元油钱。而在处理卢某某七级伤残赔偿纠纷时,他采用 “背对背 + 面对面” 方式,既考虑劳动者诉求,也兼顾企业实际,促成 34 万元赔偿协议达成,并协助完成司法确认,实现 “案结事了人和”。“只要身体扛得住,就要为群众多做些事。” 做过心脏手术的他,十年间从未休过完整周末,手机 24 小时为群众开机。

3.jpg

  文物守护传文脉 古村焕彩续乡愁

  “这是省文物局颁发的先进个人证书,文物是老祖宗的财富,我要守好它。”80 多岁的梁礼清抚摸着证书,眼神坚定。1999 年从银行退休后,看到家乡文物受损,他主动扛起义务保护责任,牵头成立云盖寺文物保护领导小组,组织 “五老” 群体参与守护。

  2013 年云盖寺镇入选省级文化旅游名镇,古街民居保护性维修工程因部分群众误解一度停滞。梁礼清带领老干部挨家挨户宣讲 “修旧如旧” 原则,还以自家房屋先施工作示范,迅速打消群众疑虑。施工期间,他每天守在现场,曾及时制止施工人员穿越清代四合院搬运材料,确保一年多工期内文物完好无损。每逢庙会,他还组织 “五老” 维护秩序、防范风险,用脚步丈量着文物保护的责任。

  如今,在镇安大地,像李光志、陈新喜、梁礼清这样的退休干部已有 1000 余人。他们凭借经验优势、专业特长与赤子情怀,在乡村组织建设、矛盾化解、文化传承的舞台上发光发热,让 “银龄力量” 成为乡村振兴中最动人的风景。



A.png

B.pn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