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浩杰 初审:央行 通达 审编:杨川)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民生在保,保则无虞。" 清晨的扶风县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经办中心服务窗口,早已迎来络绎不绝的群众:"同志,我快 60 岁了,缴费年限不够,麻烦查下档案"" 小伙子,我是八十年代的招工工人,当年没及时缴费,能补缴吗?" 这些带着生活温度的问询,都与档案这一特殊载体紧紧相连。
一纸档案,承载岁月重量
2024 年盛夏,一位年过六旬的老师傅来到窗口,脸上满是焦灼。他原是国企职工,上世纪 90 年代企业改制后自谋生计,摆过地摊、做过零工,养老保险缴费仅 13 年,距最低年限还差两年。工作人员细致查阅原始档案,竟发现他有三年国企工作经历未录入系统。经核对补缴后,老人顺利办理退休手续,首月养老金到账时,他特意打来电话,声音里满是哽咽:"这纸档案,真是救了急!"
这便是社保档案的温度 —— 它如 "岁月账簿",记录着劳动者的汗水与足迹。从入职招工到退休养老,从缴费记录到待遇核算,一张纸、一行字,都承载着普通人的生计冷暖。正如古语所言:"慎始敬终,终以不困",档案工作者以严谨态度守护的,正是这份跨越数十年的民生承诺。
从 "静存" 到 "活用",档案焕发新生
往昔的档案管理,多是 "束之高阁" 的收集与存放,如同沉睡的史料。而今的社保档案工作,早已迈入精细化、智能化时代。随着电子档案系统的普及,泛黄的纸页化作数字代码,查阅速度从数日缩短至瞬间,昔日 "藏于深闺" 的档案真正 "活" 了起来。
去年冬日,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人因社保转移犯了难。工作人员通过电子档案系统快速调取其数十年参保记录,主动对接原参保地协调整改,短短三日便办结手续。老人握着工作人员的手感慨:"原以为丢了的记录,你们竟都找得到!" 这正是档案工作的蜕变 —— 从 "被动查询" 到 "主动服务",从 "冰冷数据" 到 "温暖回应"。
三载春秋志,一生守护者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社保档案工作虽无惊天动地之举,却牵系着千家万户的晚年安宁。每年,扶风县社保档案系统处理查询、补办、核验等业务数千件,为参保群众厘清工龄、补缴保费、落实待遇提供坚实依据。这些档案里,有知青返城的工龄核定,有下岗职工的续保记录,有新业态从业者的参保凭证,每一页都写满 "民生" 二字。
如今,当电子屏幕照亮档案工作者专注的脸庞,当打印机吐出清晰的参保清单,这份平凡的工作正焕发着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的光彩。正如古人云:"政如农功,日夜思之。" 扶风县社保档案工作者将继续以笔墨记录岁月,以档案映照民生,让 "记录一生、服务一生、保障一生" 的承诺,化作千万家庭的安稳与笑颜。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15 / 07月
08 / 07月
29 / 05月
29 / 02月
28 / 06月
22 / 05月
24 / 06月
28 / 06月
22 / 05月
11 / 03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