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潼关县人社局:四维发力推动就业见习工作成效显著

  (通讯员:党茹    初审:王生辉  许宝平  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2.jpg

  就业是民生大事,而就业见习作为连接校园与职场的关键 “桥梁”,既是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有效举措,也是优化就业结构,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增强技能、拓宽职业路径的重要方式。渭南市潼关县人社局围绕 “岗位、服务、管理、政策” 四个核心要点,通过 “四强化” 措施促使就业见习工作不断深化,达成了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以及社会稳定的三方共赢。

1.jpg

  强化岗位开发,拓宽就业机会维度

  岗位是就业见习的根基。潼关县人社局主动作为,一方面不断加大和政府部门、重点企业的对接频率,借由政策宣讲会、上门指导等形式,对就业见习基地的申报条件、补贴政策进行细致解读,推动县域内符合条件的单位积极申报与建设基地。另一方面,联合规模以上企业、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构建 “见习基地名录库”,引导企业依据生产经营需求按需设置岗位,既挖掘出技术型、管理型、服务型等多元岗位类型,还着重优先开发与高校毕业生专业契合的岗位,让见习岗位在数量充足的同时也保障质量。截止 2025 年,全县已招募到 43 家就业见习单位,提供了包含制造、文秘行政、公共服务等领域的 200 多个见习岗位,为青年群体搭建了广阔的实践平台。

5.jpg

  强化服务对接,精准契合见习供需

  潼关县人社局充分运用 “春风行动”“人社工作进园区” 等活动平台,与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展开深度合作,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专场招聘会,于现场进行政策解读与疑问解答,让政策红利能够直接惠及供需双方。同时严格把控岗位质量,明确见习岗位的工作内容、技能要求、见习时长、补贴标准等要素,从源头上杜绝 “挂名见习”“无效见习” 等不良现象。当地还建立起高校毕业生信息数据库,对毕业生就业状态进行动态跟踪监测,实时掌握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青年等重点人群,实行 “1131” 服务,打造 “一人一档” 见习需求台账,在 2025 年,有见习意向的重点群体对接率达到了 100%。此外,还设立了见习对接服务工作群,及时响应企业与见习人员的咨询需求,动态调整岗位推荐策略,让 “人岗匹配” 更为高效。

20.jpg

  强化过程管理,保障见习工作实效

  潼关县人社局要求见习基地制定专门的培训规划,并配备带教老师,以此确保见习人员能明确方向,在成长过程中有专业指导。同时建立起见习人员跟踪管理机制,每个月借助 “电话回访 + 实地走访 + 线上问卷” 的 “线上 + 线下” 综合模式,对岗位适配度、待遇落实状况、安全保障等重点问题进行核查,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见习基地发放整改通知书,若整改未达到要求,则直接取消其基地资格。在见习即将期满前,人才交流中心和见习基地会共同对见习人员实施考核,了解见习人员的状态表现、特长特点等,后续再有针对性地推荐就业岗位,全力促进 “见习 - 就业” 的无缝对接。

  强化政策激励,激发社会参与热度

  潼关县人社局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对于已认定的见习基地,依照规定给予见习岗位补贴,有效降低企业用人成本。并且从就业补助资金中专门列支经费,为全体见习人员统一购置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明确见习人员基本生活补助由见习基地与政府共同负担,政府补贴部分做到及时拨付、金额足额,解除青年见习的后顾之忧。另外,当地还加大对优秀见习基地案例和见习人员见习心得的宣传推广力度,讲好 “见习蜕变” 故事,让就业见习从单纯的 “政策名词” 变为 “群众共识”,进一步提升社会对就业见习的认知度与参与积极性。

42.jpg

  潼关县人社局通过这 “四维发力” 的系统性措施,促使就业见习工作扎实推进,不仅助力一批青年掌握职场技能并实现稳定就业,也为企业输送了适配的人才,更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青春活力。未来,潼关县人社局还将持续优化见习工作机制,让就业见习切实成为稳定就业、培育人才的有力支撑。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