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及四大举措助力就业创业增收

          5.jpg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关乎国家社会发展和千家万户幸福。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政策和服务管理效能有待提升。

  教育部数据显示,2025 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 1222 万人,同比增加 43 万人。据 2024 年麦可思对全国 2023 届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培养质量跟踪评价数据,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呈现以下特点:

  毕业半年后正规就业比例下降:2023 届本科毕业生、高职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去向落实率分别为 86.4%、88.9%,较 2019 届分别低 4.7 个、3.0 个百分点。其中,本科毕业生毕业半年后受雇工作比例为 62.0%,比 2019 届下降 9.9 个百分点;高职毕业生该比例为 59.3%,降幅达 21.0 个百分点。

  升学和入伍等未直接就业比例上升:2023 届本科毕业生在国内外读研和入伍的比例分别达到 20.3% 和 0.5%,比 2019 届上升 2.9 个和 0.3 个百分点。高职毕业生读本科和入伍的比例分别达到 20.7% 和 1.6%,比 2019 届上升 13.1 个和 1.0 个百分点。“双一流” 院校毕业生读研比例较高,2023 届达 42.3%,近五年上升 7.5 个百分点;“双高” 院校毕业生读本科比例 2023 届为 22.2%,比 2019 届提高 12.3 个百分点。

  毕业后月收入水平总体较高:2023 届本科毕业生月收入为 6050 元,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 4318 元,剔除通胀因素后,与 2019 届相比实际涨幅为 5.2%。“双一流” 院校毕业生月收入增长更明显,2023 届为 7486 元,增幅 14.1%。2023 届高职毕业生月收入 4683 元,超过同期城镇居民月均可支配收入,剔除通胀因素后实际涨幅为 3.2%。

  工作三年以上毕业生收入增幅大:综合 2018—2024 年麦可思数据,2020 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工作三年后的月收入达到 9033 元,相较于工作半年后的 5471 元,薪资增长 65%。2018 届本科院校毕业生工作五年后月收入增长至 10595 元,相比工作半年后的 5135 元,薪资涨幅达 106%。“双一流” 院校毕业生薪资增长优势显著。

  部分毕业生择业观、就业观有偏差:部分高校毕业生求稳求编制心态加剧,对岗位期望值过高,择业首选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不愿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猎聘《2024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报告》显示,2024 届毕业生就业意向最高的是央 / 国企,占比 48.0%,其次是政府机关 / 事业单位,占比 20.6%。

34.jpg

  针对这些情况,为推动高校毕业生更好就业、创收增收,提出以下四大举措:

  持续拓宽就业空间和渠道:加强宏观政策与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政策的协同联动,将创造挖掘高质量就业岗位作为优先目标。积极培育和发展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乡村经济,拓展就业空间。

  健全促进就业的保障体系:顺应灵活就业等发展趋势,完善新职业管理体系,扩大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优化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健全创业促进就业政策体系,提高就业安全性和收入稳定性。

  完善工资决定和合理增长机制:加强对高校毕业生起始工资分类参考指引,探索建立分区域、分行业、分技术技能等级的起始工资制度体系。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加快推进职业资格与职称、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有效衔接,加强人才评价结果与薪酬激励挂钩。

  提供精准的就业指导帮扶:高校应紧盯劳动力市场需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等,加强与企业合作培养。从学生入校开始持续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将择业期未就业和短期就业转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重点帮扶范围,健全就业工作组织体系。

  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对推动高质量发展、增进民生福祉具有基础性作用。各地各部门应加大投入力度,出台更多有效措施,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进入中等收入群体。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