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柞水县稳就业组合拳,促民生增收谱新篇

  (通讯员:汪德勇   初审:央行 央通达   审编:杨川)

2.jpg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 就业,乃民生之本,恰似源头活水,滋养着千家万户,亦为县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商洛市柞水县于今年精心打出稳就业促增收的 “组合拳”,成效斐然,就业形势稳如泰山,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扬,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政策协同,真金白银惠民生

  全县多管齐下,截至统计之时,城镇新增就业 1715 人,较去年同比增长 88.9%,恰似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失业人员再就业 398 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 3.41 万人,脱贫人口就业稳定在 1.87 万人,就业形势一片向好。政策红利如决堤之水,加速释放,兑现就业创业补贴 955.2 万元,落实减税降费 523.24 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 1810 万元。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分别增长 5.9% 和 7.5%,达 1.82 万元和 0.84 万元,百姓的生活愈发富足。

  机制保障,供需对接精准行

  强组织,运筹帷幄

  成立由常务副县长挂帅的工作专班,下设协调、稳就业、促增收三个小组,成员涵盖相关部门及各镇(办)。专班精心制定并印发专项实施方案,将任务细化分解为 21 项具体举措,清单明责,责任到人。人社局牵头实施稳就业 “十项工程”,强化统筹调度与协同联动,确保各项任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正如 “善治人者,必循其道,因性而治”。

  畅渠道,广开就业之门

  人社专员深入园区,“点对点” 助企招工 325 人,惠及 124 家企业,稳定用工。零工市场与 “家门口” 就业服务站建成启用,如雨后春笋,171 场招聘活动发布岗位 1.3 万个,服务企业 221 家、群众 3.5 万人次。有组织劳务输出 1.2 万人,“点对点” 输送 2168 人,为求职者搭建起便捷的就业桥梁。

  提技能,点亮就业之光

  围绕群众就业需求、劳务品牌建设需求、产业发展需求,实施 “技能照亮前程” 行动,培训重点群体 816 人。推进 “1+X” 证书制度试点,县职中学生中级工证书取证率高达 94.8%,让技能成为劳动者就业的 “金钥匙”。

  保重点,兜底民生底线

  开发见习岗位 190 个、乡村公益性岗位 2552 个。对登记失业人员 “一月一跟踪”,累计推荐岗位 981 人次,帮扶 56 名困难人员就业,做到 “一个都不能少”。

  筑牢民生,拓宽增收新路径

  保障密实,温暖人心

  以养老社保领域集中整治为契机,稳步扩大覆盖范围。养老保险覆盖 10.84 万人,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分别参保 10800 人、16226 人。企业职工月均养老金 2600 元,城乡居民月均养老金 212.67 元,同比增长 9.4%。“融救助” 模式实施临时救助 652 人次,为困难群众送去及时雨。

  维权高效,守护公平正义

  建立仲裁员联系企业长效机制,主动入企指导 8 次。高效审结劳动争议案件 15 起,法定审限内结案率保持 100%。常态化开展劳动保障检查,督促企业规范用工,有效防范欠薪风险,为 32 名劳动者及时追回欠薪 56.59 万元,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增收多元,百花齐放

  指导大西沟矿业签订集体合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月均调资 98 元。4 个以工代赈项目带动 307 人就业,人均增收 1.82 万元。建成电商服务站点 82 个,2700 余种农副产品上线国家 “832” 平台,农产品网销 5460 万元。特色产业蓬勃兴起,3900 余户万袋以上木耳种植户、3000 余户中药材种植户、2128 户规模养殖户、107 个 “小田园” 经济点带动农户户均增收超 5000 元,“产业兴则百业兴”。

  兜底有力,托举希望

  落实城乡低保 3295 户 6826 人,人均月补 468.5 元。按时足额发放失业保险金 98.75 万元,代缴失业人员医疗费 169 人次 6.42 万元,为困难群众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42.jpg

  柞水县这套稳就业、促增收的 “组合拳”,拳拳精准到位,招招成效显著。它不仅有力托举起千家万户美好生活的希望,更在秦岭南麓激活了县域发展的强劲动能,奏响了一曲民生与发展的和谐乐章。



第61-2 期待您关注.jpg

第59-3 陕西城乡劳动就业报 刊 网 矩阵.jpg

关注我们

网权声明 网站简介 网站纠错 互助互利 平台团队 平台联系 在线排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