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倪娅 辛恒卫)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岭沟村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镇安县西口回族镇岭沟村以党建为引领,全力保住粮食安全,做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为带动回汉族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时下正是色彩斑斓的丰收季节,9月20日,陕西岭沟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村上组织20余名村民到岭沟村水稻生产基地抢收稻谷,确保稻谷颗粒归仓,有的在割稻谷、有的在脱粒、有的在装袋……现场一派忙碌而有序的场景。
在岭沟村,有一个叫杨家沟口的地方,属北阳山谷地,山势宽敞,呈喀斯特地貌,这里有一眼碗口粗的泉水,常年水流不息,流出的水呈淡红色、油质状,水温冬暖夏凉,大自然用这种神奇的水浇灌着这片稻田,让从这里产出的大米清香四溢。
“上世纪90年代初,曾因栽培技术不到位,田间管理技术跟不上,产量上不去,导致岭沟村大面积稻田改成了旱地或鱼塘,岭沟米达到了绝迹的地步。2020年岭沟米获得了新生,陕西岭沟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金600万元,流转200亩旱田改栽植水稻。”岭沟村党支部书记汪冠银说。“岭沟米之所以颗粒饱满、气味馨香而远近闻名,经过权威技术鉴定,水质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高于一般的大米。同时,稻田从开始的犁田、栽秧、结穗直到今天的秋收,都是农民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成果。水稻还施的是农家肥,人工除草,确保了成熟的稻谷天然绿色无公害。”
“眼下稻子才开始收割,已有云南、甘肃、河南、镇安等省内外10多个超市电话订购了岭沟米”。西口回族镇驻岭沟村干部赵克建高兴地说。
“那里有一条!”“这里这条更大,快点去抓!”这是欢快的捉鱼场面。日前,陕西岭沟红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岭沟村流转下湿地35亩养鱼,以汪宗兴、孙正喜为代表的8户村民养鱼15亩,全村养鱼水面共50亩,去年3月投放鱼苗5000余公斤,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精心喂养,鱼儿跳跃,丰收在望。
本网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注:凡注明“来源:XXX(非陕西城乡劳动就业网 sxcxldjy.com)”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邮箱:782481785@qq.com】
推荐
27 / 09月
03 / 08月
17 / 01月
15 / 12月
11 / 01月
13 / 10月
27 / 12月
25 / 10月
15 / 08月
17 / 10月
热榜
标签
关注我们